根据党中央要求,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审计署近日发出通知,决定从今年8月份起,在全国深入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这次专项清理,将突出对“三公”经费、会议费和培训费的监督检查,特别是一些转到暗处的奢靡享乐现象、借培训之名行吃喝玩乐之实的培训中心将是治理对象。(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
“小金库”的存在,不仅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影响经济健康发展,而且诱发和滋生了一系列腐败问题,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早在2009年,中央就曾开展过一次为期3年的专项治理活动,取得了突出成效和成绩,截至2011年11月底,3年来从全国纳入“小金库”治理范围的110多万个单位中共发现“小金库”60722个,涉及金额315.86亿元。中央又一次开展专项治理活动,表明作为腐败温床的见不得人的“小金库”现象再一次死灰复燃。
“小金库”为何难以根除,主要原因在于违规的成本太低,风险太小,不足以形成威慑效应。一直以来,在处理过程中,多数是整改为主,承诺为辅,以罚代法。虽然也问责处分了一部分人,但在程序上以自查为主,抽查为辅,而不是全面性的审计与检查,自然也就会挂一漏万。“小金库”产生的根源其实是利益自肥,成为小圈子和小集团的私房钱。这部分钱再隐秘,也有收与支两个渠道,故而通过制度建设管住渠道,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小金库”产生。首先,必须深化财政预算体制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加强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收益和处置等非税收入的预算收入管理,及时依法按规上缴国库,对机关单位的银行账户实行单一账户和透明化管理制度。。其次,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强化预算支出管理,实现阳光财政,管住花钱的出口。最后,强化对建立和使用“小金库”问题的问责机制和惩治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