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健康时评 > 正文

“小官巨腐”重灾区必须重典治乱刻不容缓

2014-08-05 16:24 | 来源:

近日,中央第二巡视组向北京市反馈巡视情况时指出,北京各层级干部中存在腐败现象,乡村干部腐败问题凸显。北京市纪委随即发布“农村干部违法违纪”专项整治方案,表示将严惩“都市村官”贪腐。一场针对“小官巨腐”的战役打响。(8月4日新京报)
众所周知,村官可谓是处在社会管理最底层、权力末梢的“芝麻小官”。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村官的腐败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小官巨腐”现象格外扯人眼球,更让我们意识到,小官权力虽小,有效的监督机制却不能放松。笔者认为,“小官巨腐”重灾区必须重典治乱刻不容缓。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这些“小官巨腐”现象若得不到有效治理,往往会引起大问题。基层工作直接面对老百姓,解决老百姓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基层工作的一个中心任务。如果群众身边发生腐败现象,损害群众利益就更直接、更具体,群众反响就会更强烈,党和政府必将失信于民。这些“小官巨腐”的产生,除了基层干部个人学习放松、作风粗暴、法纪淡薄等原因外,最重要的应该是权力监督机制的缺失。
可见,反腐败既要防范“大官大贪”,同样也要预防“小官巨腐”,既要打“老虎”,也要除“苍蝇”。只有从制度上、管理上、源头上扎紧“篱笆”,让每个权力都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堵塞“小官大贪”的漏洞,确保“小权力”也能正确有效透明行使,受到各个方面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才能够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这就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关住权力的“笼子”,让贪腐现象无处藏身,也坚决杜绝小权力滋生大腐败的情况出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小吏大贪,其产生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对官员的监管,不应以其职位高低而有所区别,铲除腐败土壤的关键还是制度监督,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密织监督的天网,让官员时刻警醒自己“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确保权力正确有效透明行使。离“河边”越近,就更应提高警惕,防止“湿脚”。要杜绝“小官大贪”,就要革除孳生的土壤。发现问题早提醒、早教育、早打招呼,是对干部最真诚的关爱和保护,能够有效地防止干部从“亚健康”变成“不健康”。
总之,“小官巨腐”重灾区必须重典治乱刻不容缓。诚然,对于基层干部的监管有着下不去和管不完的困扰,但还是要在干部监管上不断加力,要建立健全基层干部监管制度,建立基层干部监管领导问责制。而重典治乱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让蠢蠢欲动之人知晓后果的严重性,打消贪腐的念头。同时,更要强化权力的阳光运行,充分调动公众监督的力量,才能彻底管好小权力,将村官置于监管之下,才能彻底断了基层干部的腐败之路。(陈小辰)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