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这些“重量级人物”的加入,让不少机构和个人慕名而来。如果能够通过合影展示彼此之间亲密的关系,显然比悬挂几张“山寨奖项”更有利于“糊弄老百姓”。
走进一些机构,常常会看到一些牌子上面写满了荣誉,光彩夺目。有些牌子当然是靠诚实劳动、热情服务换来的,但是有些其实是投机取巧、花钱买来的,而让人不安的是,这样的乱象甚至还发生在医疗卫生行业里。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今年1月11日,一个名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组织在北京召开了名为“2013中国医院管理学术年会暨颁奖典礼”,这里颁出的奖项全是明码标价,很多与会者就是为了一块牌子,愿意花高价前来“购买”。
看起来煞有介事的评选活动,标准只有一个——明码标价拿钱说话,只要多交钱,还能向上兑换更高奖项。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专业性很强的颁奖仪式上,一家餐饮企业居然稀里糊涂现身其中,尤为荒诞的是,这家企业最终在评选中拿到了“最具品牌餐饮100强”的奖项。
子虚乌有的“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近乎闹剧的评奖过程,尽管如此,蹩脚的买卖却能常年“供销两旺”,这到底是为什么?实际上,这些“山寨奖项”的购买者并非毫不知情,面对如此近乎儿戏的评奖,任何人都知道其本身意味着什么,有企业负责人在解释购买原因时表示:“花钱买个牌,装门面,回去以后挂着糊弄老百姓呗。”这种解释显然只回答了一半,能够让他们回去“糊弄老百姓”的不只是“山寨奖项”,在这种交易中,还有一种更加隐蔽的商品——权力的影响,这才是“山寨奖项”供销两旺的关键所在。
在主办方发放的《会议指南》中,这个学会的名誉领导都曾在相关的主管部门担任过领导职务,央视记者调查发现,颁奖仪式当天,这些“重量级人物”也来到现场助阵。正是因为这些“重量级人物”的加入,让不少机构和个人慕名而来。显而易见,这些所谓“重量级人物”,才是最大的卖点所在,如果说“山寨奖项”不过是虚构的,这些“重量级人物”以及权力的影响却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如果能够通过合影展示彼此之间亲密的关系,显然比悬挂几张“山寨奖项”更有利于“糊弄老百姓”。对于那些已经淡出权力舞台的“重量级人物”来说,在山寨机构挂个虚名,偶尔走秀牟点实利,似乎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于是,各取所需的供求双方就这样一拍即合,山寨机构充其量不过是提供了一个平台。
《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这些“重量级人物”是否已离职三年,公众不得而知,不过想必时间不会太长,否则权力的含金量将大大降低。政府官员与普通群众相比,无疑掌握了更多的人脉资源,退休官员虽然离开了行政岗位,但其身上多年积淀的公共权力并不会立刻散失,“三年之限”显然是致力于淡化权力影响,问题的关键是,三年之后又该怎样呢?
相比起“山寨机构”导演的“山寨奖项”,曾经的“重量级人物”投身资本市场“散发余热”无疑更为普遍,同时也更加令人忧虑。毋庸讳言,现行相关监督条例主要针对在任领导干部,对退休和“下海”领导干部的追踪监督仍有很多盲区,法定的三年“权力冷却期”,在现实中难以对“影子权力”形成有效遏制。以“山寨奖项”的泛滥为背景,退休官员的权力也应该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由此不仅需要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同时也有必要建立更详细的离职领导干部从业限制与职业回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