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记者 王衡 范培珅)3月6日以来,网曝兰州多地自来水因氨氮含量较高出现刺鼻异味。兰州市相关部门通过采取一系列降低氨氮含量的措施,自来水异味逐渐变淡,到11日,异味基本消失。然而,供水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在事件初期的应对引发争议:在接到大量居民投诉后,信息公布迟缓且语焉不详,令一时间出现一些不实传言。(3月12日人民网)
水是人体必需的养分,人一旦脱离水源就会面临死亡。水作为一种公共事业,在现在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的时期,其管理和净化则就更加迫切和重要。在百姓眼中,生活的基本要必需给予保障,在全国都在倡导“走基层”为民服务干实事的大环境下,面对老百姓的基本保障和呼声,政府为何选择了“沉默”?
客观来讲,水作为公共所有,其管理和净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净化不彻底的问题。但是当群众发现问题时,并且投诉要求政府予以解决时,政府“关起门来治理”似乎脱离了群众,违背了“政府信息公开透明“的原则。问题肯定是要处理的,但是如何处理应告知群众,以免流言四起,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从“兰州“事件来看,政府虽解决了水未净化彻底的问题,但面对如此突发的环境和卫生事件,政府却没有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导致流言窜起。而在解决的过程中,也没有将政府动态公布于众,安抚群众,导致传言不断,民众恐慌。当感觉到流言快“一发不可收拾时”才猛然想起要堵住流言,这种作法往往让人唏嘘。
“ 走基层“不光是要解决百姓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转换角色,换位思考。习主席说过“‘身’到基层更要‘心’到基层”,政务公开正是联系基层和老百姓的有力渠道,所以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和政府不能“光埋头做事,而要抬头看人”,要了解百姓的心情,站在对方的位置想问题,才能又解决问题更抚慰了人心。
作者:张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