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成为新“川医”,遭致老“川医”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不少校友反对,四川大学已向教育部正式提出行政复议。昨日上午有传言称四川医科大学被宣布“更名取消”、改为“四川第二医科大学”。听闻此事,部分该校学生表示不满,在学校逸夫图书馆附近的广场聚集抗议,以“强呼坚决捍卫四川医科大学,有些学生挥舞胳膊,情绪激动。(6月27日,新京报)
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在素重名分好摆排场的中国,名字一改,泸州医学院突然变得“高大上”。从学院到大学是一升级,从泸州打头到四川命名又是一“拔高”。今后以“川医”示人,看你四川省政府还不高看一眼给予更多资源支持?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素以“老川医”自居,现在又有四川大学高帽子护体,自然不屑与这个泸州医学院掺杂不清。可在依法治理的当下,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合法合理”,无论是对泸州医学院本身,还是对四川整合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都是利好远大于弊处,至于“掺杂不清之说”,广为宣传更名做好名称界定,技术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笔者觉得泸州医学院更名四川医科大学并无不妨。然而,听到得来的“四川医科大学”“降格”为“四川第二医科大学”,该校学生聚集抗议“强烈坚决捍卫四川医科大学”,隐然觉得学生心理似乎有所失衡。至于“挥舞胳膊,情绪激动”更是过激。
须知要做名副其实的“川医大”,不是靠更名就能实现的。关键还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培养高质量毕业生。也就是说真正决定学校品格的,其实正是该校曾经的毕业生生和这些在校生们。那么,学生对学校白捡个“川医大”大名如此上心,又说明了什么?
无非是觉得“川医大”名头更响,在外面吃得开,就业更容易,毕业了更脸上有光。有些入学上的是“泸州医学院”毕业时拿的是“川医大”文凭的学生,更是有“躺着上川医大”的满足感,有这样的满足感是人之常情,但千万不要较真,更不必执念。外界对更名后的“川医大”的前世今生心知肚明,不会因为你的更名就高看一眼,赢得外界尊重的不是校名而是培养学生的整体质量。
一个真正有实力真正自信的大学生,不会太执着本校的名头。他的价值应该更多体现在为母校的形象“加多少分”,而不是“即便我躺着母校的名头还能给我额外带来什么”。所以马云不嫌母校杭师“名头粗鄙”,宣称是“我心目中世界上最好的大学”。而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学生,更是因为学校位于杭州三墩而自称毕业于“三墩理学院”。如果你毕业后在自身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哪怕你毕业于一所名头不响的高校,恐怕也会对母校校名更改后虽高大上但面目全非而耿耿于怀吧?
如今信息发达了,一所大学不可能因为改名就立即脱胎换骨了。如果更名的确能为本校带来更多办学资源,自然可以追逐,但希望学校领导层不要太执着更名带来的全方位溢价。专心治理学校,提升育人质量,毕业生口碑水涨船高才是“最好的更名”。至于本校学生,还宜“风物长宜放眼量”,经营好自己,把自身竞争力提升,远比寄望学校更名文凭也能自然升值重要的多。
总之,大学更名之争,背后的行政意味更浓。至于学生嘛,最重要的还是提升自身竞争力,何必因急功近利追逐虚名而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