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加平(四川)
编者按: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历程,贯穿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至今,乃我们的“国宝”之一,有着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而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列强入侵,西学东渐,西方西医文化进入中国并落地生根,两种异质医学体系并存,冲突在所难免,在日益激化的中西医争论中,中医药成为了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将中西医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为了更好地让读者了解中西医历史、区别及其功效,弘扬中医药文化,川南经济网www.chuannane.com 、健康在线www.jk086.com等联合聘请著名中医师刘加平先生撰写《大国崛起说中医》一文以飨读者。文字较长,我们分为前言、什么是中医、中西医之别、中医的现状、如何检验医学和中医、如何振兴中医、中医走向世界等七个章节连载,希望中医药的专家及爱好者阅后能从中受益,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弘扬中华传统中医药文化做出积极的贡献,也就是我们发布此文的目的和意义。
六、中医走向世界
通过大力振兴中医,以疗效为核心,中医为主导,中西医结合的人民医学将在中国大地上冉冉升起,发展壮大。它将带来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全面接触与碰撞,产生灿烂的火花,促进中国文化的脱变与新生,带来国家和社会深层次的变革,并成为引领世界文化的新潮流。
一、健康是全人类的福祉
当今世界是以科学文化为主导的世界,自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起,西方社会科技的进步引发了三次工业革命,也引起了三次社会大变革,使社会经历了从手工作业时代一一机械化时代一一电气化时代一一信息化时代。科学文明通过战争与通商,进入了东方,并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科学文明所带来的经济和军事优势,让古老的、衰落的文明古国为之赞叹!为之俯首!中国人于是丧失了文化自信,于数千年传承不断的本土文明弃如敝履,敞开胸怀去拥抱科技及它所伴生的西方科学文明。
百多年来,科技文明成为世界主流,也成为了中国社会文化的主流,科技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把绝大多数人从贫穷中解放出来,确实居功至伟!
但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过犹不及。科学技术加快了人们开发资源,获取物质需求的速度,加快了物质和信息的交流,但当人们的物质需求获得满足之后,进一步的追求就失去了方向,各种欲望衍生出来,吃喝玩乐、追名逐利、欺哄咋骗等就成了人间常态。然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是不断衍生的,追逐欲望、尔虞我诈是要耗心费力的,而人的心力是有限的,在不断消耗心力追逐欲望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自己病了,身心疲惫,百病丛生。但一旦心力恢复,他们又开始了对名利欲乐的追逐,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停不下来了,成了习性。况且他们还发现,除了追求名利和欲乐,他们不知道追求什么?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人们就难以摆脱这种循环,幸福就无从谈起,身心健康也无从谈起。
身心健康是全人类的福祉,当人们在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时候,无暇顾及健康;当人们物质条件丰富的时候,由于追求名利和欲乐,牺牲了健康;但当人们从名利和欲乐中抽身后,又陷入了空虚和迷惘,心不得安,仍然得不到健康。所以,人们要问:健康之路,究在何方!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以身心修养为中心的学问,是健康的必由之路
十八世纪以来的科学文化已失了之前的广泛性和哲学性,已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了科学试验文化,成了专门研究物质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知识和技术。它了解的是物质及其利用方法,不足备试验研究精神(心灵)的能力,而健康是身体和心灵的结合的完美状态,幸福则纯是心灵的感受。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所以,要想通过科学文化寻找健康之路和幸福,无异缘木求鱼。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了五千年的智慧文化,正是解决当今世界人们身心健康问题的救世良药!
有人一定会质疑:你说中国传统文化如此优秀,为何当初输给了西方人和西方文化,至今被压得抬不起头来呢?回答是:事有盛衰,月有园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是汉民族文化,清朝的统治者本是外来民族,统治中国近三百年,为维护自身的统治,一直采取愚民政策,压制汉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控制军民武器与应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到清朝未期,汉民族文化已到了十分衰微的程度,而同期的西方科学与技术却发展到了相对鼎盛的状态,并具有强烈的侵略性。故以野蛮对温和、以強盛对衷弱,取得暂时的胜利也是必然的。中国传统文化数千年的强盛和优势,出现一定时间的低落,被新兴西方科学文化一时领先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况且人能宏道,非道能宏人。真理要有人掌握才能发挥它的力量,清未时期,在广大的人民心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实际已经丧失殆尽,所以,被新的文化取代也不足为奇。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成为人类建康的福祉,救世之良药,是因为它处处以个人身心修养为中心,指导人们通过提高个人的修养影响家庭和社会,达到国家治理的目的。这些内容不需要本人多说,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比比皆是,只需引用几处,则可见一斑。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翻译这段话的意思是:要说上古的圣人啦!他是这样教导下面众人的,他说:对四时不正之邪气,要了解它发生的时间规律,及时躲避它,人时时做到淡然处事、内心安静而空灵的状态,体内的真气就不会受到干扰而顺从它的自然生理而运行,精神就不会放纵而内守于身,这样,疾病从何而来呢?所以,我们每个人平时要做到心志悠闲而少欲望,内心安定而不恐惧,经常劳动或运动但又不因过度而感到劳累困倦,使真气顺从它的本来之性,引导人的行为顺从自己的欲求,满足其愿望。吃好、穿好、玩好,各随其心,大家谁也不羡慕谁。这样的人就可以称朴实。对这些朴实的人民来讲,嗜欲又不能干扰他们的视听,淫乱和邪论也不能扰乱他们的内心,无论是愚笨的、聪明的、或者是有才能的、能力差的,都能追求内心的安定,而不汲汲于外物的获得或丧失,所以能符合养生之道。因此,年龄都超过一百岁,但行动不显衰老,是因为他们全面掌握了养生之道并行有所得,才能避免身心受伤的危险呀!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翻译这段话的意思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只求内在的充实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大学》开篇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翻译这段话的意思是:格除内心纷乱的物欲之后,内心纯净的知性就出现了,保守和扩充这个知性而不失,就会使意念纯定而达到意诚;保持意诚的状态而不失,慢慢就会使人内心正直;保持内心正直而不动摇,挺受住任何外来事物诱惑、干扰和打击,正气充满,身心修养就到家了;自我修养到家后,管理家庭,家庭就会变得整齐和睦;用使家庭整齐和睦的经验推而广之来管理诸候国,诸侯国也会得到很好的治理,各诸侯国都按照这个修身齐家治国的模式来实行,则天下就太平了。所以,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毫不例外,都是以修身为根本。
以上都出自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经典,已能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以身心修养为核心的这个问题,它与世卫组织: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的定义不谋而合!传统文化中这样的论述还有很多,不再一一例举。
三、人民医学是真正的世界医学
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医,就是以人为本,从整体和系统上解决人们身心健康问题的医学,她不但可以治已病,而且更强调治未病,传递健康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模式,让人们学会节欲养生,正气内存,少生疾病。
医学不分中西,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不该有门户之见,如果将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各展其长,最后融合在一起,成为一门为人民服务的医学,那将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有人说,有这个可能吗?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和认识方法建立起来的医学,各行其道,是不可能融合起来的,中西医结合搞了一百年,还是沒有成功,仍然各行其道,中医还搞得越来越不行了,实践证明中西结合是不可能的。
回答是:中西医结合不但可行,而且势在必行。
首先,中西医结合理论可行。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中医是道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她是整体观系统论的理论体系,她研究的范围包括了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全部内容,所以,关于医学研究和应用的所有路径和内容都可以成为它的组成部分,西医也不例外。西医是形而下医道的一部分,正好祢补中医形而下医道的不足之处。之前中西医结合之所以失败,是強势的西医欲吞并融合看似弱势的中医,以局部去概括整体,以小容大,犯了原则性错误,不成功是必然的。
其次,中西医结合技术上可行。
在以病人为中心,疗效为标准的医学原则下,在整体观系统论的理论指导下,中西医技术各有所长,一个注重整体,一个注重局部;一个善治本,一个善治标;一个长于慢性病,一个长于急重病;一个善于抢救,一个善于恢复。等等,二者并无矛盾,而且一加一大于二。
第三、中西医结合势在必行
从我国医疗现状上看,西医作为主流医学已暴露大量弊端。一是医学检验设备的精准化和高端化成为诊断水平衡量标准,引发了医院之间的设备购买大竞争,医疗成本无底线上升;二是医疗的商业化,检查的精准化,引发了手术的扩大化,以手术代替治疗的趋势日见明显,手术后遗症越来越多。三是治标不治本的姑息疗法引发大量后遗症和医源性疾病,终身用药型患者越来越多,医患矛盾越来越大。四是医院越来越大,医疗设备越来越多并越来越高端,医疗后遗症和药源性疾病病人越来越多,医疗费用越来越高,国家越来越难以承受,老百姓更难以承受。人民的身体健康更难以保障。这个时候中医在哪儿?中医被贬为伪科学,《执业医师法》让90%以上民间中医失去了行医资格,剩下部分在苟延残喘;体制内中医给西医打工去了,大部分西医化了,不会用中医看病了!
中国共产党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她领导的人民政府更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所以,决不容许我国医疗的不良现象长期如此下去,决不容许中西医长期如此分离下去,决不容许中医这种简、便、廉、效,健康环保的人民医学被打压和消灭。因此,一定会振兴和发展中医,在理论可行的情况下,一定会促进中医和西医的结合或融合。
因此,在我国,中医西结合或融合是可行的,中西医结合或融合是势在必行的。中西医大融合,成为人民医学,是当今世界两大优秀文化在医学上的重要连接,她们的结合或融合成功,将带来人类医学的长足进步,以中医整体观系统论为主导的新的人民医学,以疗效为标准,以本质治疗为主,对症治疗为辅,标本皆治的医学思想和方法。将成为引领世界医学的新方向,并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世界的人民医学。
四、大医治国,中医文化引领中国,走向世界
人是家庭的细胞,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的细胞,世界是由国家组成。所以,家庭的和谐与健康,决定了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和谐与健康。而家庭的和谐与健康,取决于组成家庭的每个人的健康。中国传统文化对这个问题讲得十分明白,《大学》曰: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意思是:想要先治好自己的国家,就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己的身心。可见,个人的身心健康是与国家和社会息息相关的。而怎样做到身心健康,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承载于中医文化之中,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
《黄帝内经》曰: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身体形质上的疾病属于已病,我们现在的医学都是在治已病,属于下工。欲病是指将要生病,在走向生病的道路之中,这个时候有医生能发现和防止他,让病人修正身心,回复健康,这是中工。上工是引导病人健康生活,不耗伤身体,不伐害心灵,让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长保身心健康,所以叫“上工治未病”。
根据世卫组织的调查,现在的人20%处于疾病状态,按中医来说基本算“已病”范畴;75%处于亚健康状态,按中医来说一部分属于“欲病”,一部分属于“已病”;5%处于健康状态,接中医来说基本属于“未病”范畴,可能有部分已是“欲病”了。于此可以看到,现在处于健康状态的人是多么稀少啊!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它是必然的吗?不是!现代人的衣、食、住、行都已基本满足,机械化的发展也让人不必过度劳累,具备了有史以来让人走向健康的最好的物质条件,但人们却发现身体上的病痛越来越多了,心中的幸福和快乐感越来越低了,人际关系越来越越恶化了,国家之间矛盾越来越深了。为什么?因为人病了,人不健康了,身体病了则让人缺乏活力动力;精神病了就让人妄作妄为。国家和社会是人组成的,所以,国家和社会也就不健康了。治国在治人,只有让更多的人恢复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意识形态,才能让国家和社会健康发展。此谓大医治国。
那么,造成现代人绝大部分身心不健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不知道怎样使用身心、保护身心和修养身心。
当今世界,是在科学文化的指导下,摸索前行的。科学使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对身心一体的生命却了知甚少,对身体物质层面的观察虽然十分精细,但对精神如何干予物质,情绪如何影响身体,环境、季节、气候、时辰如何影响人的身心等,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甚至不得其门而入。所以,自然无法教导人们正确的使用、保护和修养身心。人们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趋向健康的道路,放任身心的结果,自然疾病多生了!
而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在怎样使用身心、保护身心和修养身心等方面都留下了完整的指引,即使到了今天也没有过时,因为她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和运动变化规律,不但于现在,而且于将来也不会过时,科学的发展于她而言,尚属于锦上添花,仅能诠释形而下的、非本质的、局部的现象而已。 人们只要认真的传承、学习和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文化,就会让自己防病于未然、或少生病,或者得了病,也可以通过中医得到本质的治疗。如果将她们推广到全中国,则全中国人民因此而受益,人民身心健康水平将逐渐得到大幅度提高,家庭健康和幸福指数也将随之升高,国家得到健康发展。将她们推广到全世界,则将带来一场文化革命,让人们从争名夺利、放纵不羁的欲望之海,回归到身心修养上来,回到健康和幸福的本质追求上来。这样,会让世界变得更加健康,更加和平,这将是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医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的伟大贡献!
最后引用我们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介绍: 刘加平,男,笔名杏园春晓,泸州中医师。原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爱好国学、深研中医二十余年,2014年提前退休,专心从事国学和中医文化推广,同年考取师承与确有专长医师资格。坐诊多年,求医者众,医名远播。善治各类疑、难、重、大疾病。早期临床医案和心得在民间中医论坛发表,深受欢迎,点击量超100多万,受到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关注并约稿,于2011年结集出版中医著作《经方修习日记一一我是这样学习中医的》。2011年应邀为西南医科大附属中医院国家中医传承工作室成员,并成为《茎突异常症古今医鉴》编委。系泸州市《快乐中医》讲座发起人和主讲人之一。参与筹建了泸州市民间中医学会(筹),并担任副秘书长,协助筹办了四届民间“药王会”和泸州“非常中医讲坛”。
来源:健康在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