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草莽周永康 73岁均未“修成正果”

2015-07-14 05:28 | 来源:

周永康

周永康前妻曾疑其“外面有人”大闹石油部会场

作为同学中的另类,周永康原本也是国家珍贵的石油人才,但在职业起步阶段,就已显现草莽之气:远离业务,钻营政治,讨好上级,批斗同事,维护身边人利益。诸多与其日后掌权时期大搞山头主义,拉帮结伙,形成家族、集团式贪腐相暗合的个人特性,已有线索可循。

《凤凰周刊》记者/闵云霄张蕾

当曾经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不再染发,第一次以白发苍苍的形象示人,并“再次表示认罪、悔罪”时,康清明正在盘锦辽河油田机关广场上,和几名退休干部谈笑风生。

康清明在当地也被众人戏称为“康师傅”——这本是内地民众在网络世界中对周永康的代称。康清明曾是周永康到辽河油田参加工作后的首任领导,应该算是“康师傅”的师傅。

辽河油田是周永康事业的起点,46年前,25岁的周永康从石油大学毕业后来此工作,在这里娶妻生子并一路升迁,仅用16年时间就当上辽河石油勘探局局长,同时成为盘锦市首任市长。1985年前往北京,履新石油工业部副部长,最后官至政治局常委。

(第二排花色衬衫为周永康前妻王淑华。图/邹小溪)

与此后位列国家领导人的显赫相比,青年周永康的辽河油田岁月,只能算是草莽时期。而他本人,也在此事业起步阶段,显露出草莽之气:原本是有为青年、高级工程师,却又善于钻营、处世圆滑、耍两面派。在职业起步阶段就已经远离业务,钻营政治,显现出惊人的手腕和冷酷,给同事扣帽子、反复批斗也在所不惜。再加上命运眷顾,竟能始终保持高速提拔之势,直至顶峰。

在此期间,由于地位尚低,且年代所限,无太多经济利益可供争夺,周永康仅仅是官运亨通,不断升迁而已。但诸多与其日后掌权时期大搞山头主义,拉帮结伙,形成家族、集团式贪腐相暗合的个人特性,已有线索可循。

随着官位的升迁,周永康与康清明等老同事渐行渐远,形象也越来越模糊难辨。许多老同事依然是工程师、石油人,周永康却已在电视新闻中大起大落,直至满头白发,身陷囹圄。《凤凰周刊》记者赴辽河油田寻访周永康当年的老领导、老同事、老部下,还原周永康崛起草莽的发迹史。

1973年,时任辽河油田第一任地球物理勘探处处长的周永康与物探一线工人

勤快的实习技术员

地处盘锦的辽河油田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被称为“南大荒”。在开发了胜利和大庆两个油田后,地质部1967年从大庆抽调多套人马组成大庆六七三厂(因成立于1967年3月而得名),意在寻找更大规模的油田。

周永康曾在辽河油田40周年的一封贺电中称,其是在1968年初怀着为石油事业奉献青春的理想,主动请缨从大庆来到辽河,参加了下辽河盆地前期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他工作的第一站,即是康清明担任主任的六七三厂下属的一个地质勘探队。

当时辽河油田被称作盘锦垦区,跟劳改监狱毗邻。盐碱地只适合种水稻,荒草甸和芦苇塘遍布四周。他们吃高粱米,喝水坑里的水,住风一吹就透的铁皮房。康清明对《凤凰周刊》回忆,周永康那时表现得非常勤快,“搬东西、扛爆破线,什么活都干”。“每天主动到我办公室问有没有开水,帮我擦桌子,有什么事主动向我请示,争着打扫院子”。周永康同时还负责给康清明写讲话稿。“每次几百到一两千字不等,条理清晰,稿件写得很好。”

1974年,时任辽河油田地球物理勘探处处长的周永康为物探处先进职工颁奖

狠斗下属,自己屹立不倒

1966年6月,面临毕业的周永康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在学校闹了一年革命之后,1967年,周永康被分配到大庆油田六七三厂。1970年的辽河会战中,周永康又被调到辽河油田,任辽河油田石油会战指挥部地质团区域室技术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和勘探专家童晓光是辽河油田的开拓者之一,童在接受内地媒体采访时评价称,“那一批人里,无论是专业业务还是政治素质,他(周永康)都是最突出的。”

不过童晓光很快发现,周永康的志向并不在于业务。不遗余力地在政治上钻营,争取政治上的肯定,似乎才是周永康更大的兴趣所在。

童晓光记得,队里最早的100多人里,陆续有18个人因接连不断的运动给“搞了下去”。但资历尚浅的周永康却在此过程中打牢自己的根基,始终屹立不倒。

当时甚至有说法认为,周永康与前妻王淑华的婚姻,或许也有“从政治出发”的考虑。

在辽河油田科研小区,一位周永康的老同事透露,周在石油大学曾谈过一个女朋友,后来因对方成分不是很好,工作没多久后两人告吹。另一位王姓女士告诉《凤凰周刊》,当时一个叫吴洪民的四川人将王淑华介绍给了周永康。

1987年10月,时任石油部副部长的周永康在全国石油勘探工作会议上给胜利油田代表颁奖

在媒体的描述中,王淑华“很瘦,皮肤较黑”,“面相很显老,看着比周要大好几岁”,而且“学历上有差距”,似乎是王淑华配不上周永康,但事实上,在那个出身论和成分论盛行的年代,王淑华的工人家庭出身足以令周永康艳羡。介绍之初,王淑华不接受周永康,“周永康多次去找王淑华,两人才确立了关系”。一年后,周永康就与其迅速完婚。

“王淑华在一个女子小分队当队长,有次组织活动,我们要她表演节目,她上台打起了几拳,大家不断鼓掌。”多位老员工对王淑华的评价是:人好,能干,生活简朴。

一个可以佐证的细节是:1980年代初,王淑华参加自学考试,盘锦没设考点,必须到60公里外的营口考试,“当时周已在局里担任要职,有人对王淑华说,让她要个车大家和她一起去,最后她自己坐客车转两个站去考试”,辽河油田纪委的一位退休员工告诉《凤凰周刊》。 但周永康与王淑华的感情并不和睦。有媒体援引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原总地质师吴铁生的话说:有次周永康在石油部开会,王淑华曾大闹会场,原因是王怀疑周“在外面有人”。

辽河油田多位受访者推断,周永康和王淑华大约在1997年离婚。1999年,在离婚两年之后,王淑华却死于一场离奇的车祸。石油大学老教师贾昌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说,当时她和石油勘探学院其他教职工一起,到位于十三陵附近的石油疗养院开会,会议休息期间,王淑华到路边溜弯儿,却被一辆军车给撞死了。

周永康何时开始“在外面有人”尚不得而知,但据大陆媒体公开报道可见,王淑华过世两年后的2001年,周永康迎娶了比自己足足小26岁的央视前女编导贾晓晔。贾在同事中的口碑远不如王淑华在油田的口碑,尤其是后来,“比较贪玩,上班有一天没一天”。

1991年7月23日,时任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的周永康在长庆油田三二六八一钻井队

被沿袭的特点:会处事,照顾手下利益

拥有教授级高工职称的周永康,在辽河油田并不被认为是专家型官员。“很会处事”,是当时周永康被公认的过人之处。

一位熟识他的退休工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周永康“讲江湖义气”,为周永康做事,他一定会回报:“连洗脚丫鬟(指为其做过各种琐碎小事儿的下属)都照顾到了。”“他很讲江湖义气,你为我做过事儿,我一定会回报你。不然,在官场人家凭什么为你卖命做事儿,你又怎么继续往上走呢?”

周的这一草莽时期就有的特点,显然被沿袭到了高升“庙堂”之后。从日后周永康历任秘书的位置安排来看,周永康显然是照顾有加,甚至多有周永康为此干涉人事任免和组织原则的信息披露。周永康的几任秘书在被安排到重要岗位后,也确实一直在为周永康“卖命”。

1980年,时任辽河油田地球物理勘探指挥部党委书记的周永康在职工大会上讲话

两年提拔一次,16年官至正厅

在辽河油田,不同的人口中,对周永康有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评价。

有人说他关心下属。“深夜加班,周永康亲自买东西去给我老公吃,我从外地调来,不用讲人情,周就安排下属办了户口”,前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员工介绍说。

也有人认为他作风严厉。有一次管子站给钻井队所送的钻杆中,一根有隐伤的钻杆被钻井队发现,如果这根有隐伤的钻杆下钻后突然断裂,将会造成卡钻井毁的严重后果。周永康知道后,毫不留情地让管子站一班人亲自到该井队检讨错误,并且班子成员轮换抬着这根钻杆到各井队“巡回检讨”。

但也有人说他急功近利,在政治任务来临时擅长连夜表演。证据是1979年2月16日晚,对传达中央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作战通知,周永康要求办公室机关人员连夜讨论并收集情况,早7点必须拿出综合材料。为“深入传达中央精神”,周在前半夜就亲自跑遍油田各个会战现场。

还有员工批评他工作弄虚作假。另一位拒绝透露姓名的退休员工对《凤凰周刊》说,“本来按设计需要打14米深的井,在周永康的带动下,打了9米就宣布提前完成任务,还得到表扬。”

同事们对其褒贬不一,周永康本人的仕途却已经顺风顺水,一路高升。1973年,作战指挥部变更为辽河石油勘探局,根据中国石油新闻中心后来的报道,“周永康组建了辽河油田物探处,并任第一任处长”,辖436名下属。同时,周也是三二二油田地质指挥部革命委员会的7名常委之一。此时,周到辽河不过五年多时间。

到了1976年,周永康再次被提拔,担任辽河石油勘探局政治部副主任,1979年升任副局长。

肯干事,口才好,“天时地利人和”集于一身的周永康,于1983年出任辽河石油勘探局局长,同时被任命为盘锦市市长、市委副书记。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70年,39岁就出任辽河石油勘探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兼总地质师的王涛,属于专家型管理者,亦对周永康比较赏识。

1970年代末期,中国准备对外合作开发海洋大陆架的石油,王涛担任南海东部石油公司总经理。1985年,王涛担任石油工业部部长时刚刚54岁,是共和国最年轻的石油部长。也就在1985年,周永康告别了自己深耕18年的盘锦,调任石油工业部担任副部长。

关于周永康升任的原因,《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了另外一个版本:1980年代初,分管石油工业的副总理余秋里视察辽河油田,当时周永康刚出任辽河石油勘探局副局长不久。到1985年底,据说是在余秋里的亲自点将下,周永康从辽河晋升进京。

不管在哪一个版本中,周永康几乎都以两年一个台阶的速度升迁,在康清明等老同事看来,“的确太快了。”

“另类同学”终至身陷囹圄

辽河油田方面似乎不愿意与周永康有更多纠葛。辽河油田物探处的保安直接拦住上门的采访者,《辽河石油报》的一位负责人也表示不愿意提供刊有周永康报道的老报纸。但在多位辽河油田老员工的回忆中,周永康口才出众,颇有决断。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他此后任职中石油,也被同事形容“有一种霸气,听完大家意见后能形成自己的判断,不管你们说三道四,就是要按照他的决定做。”

据内地媒体报道,1990年代中后期,曾担任周永康秘书的杨广吉去中石油总公司报送材料,忙完后想去看望周永康,可是被周的秘书拦下。杨正要硬闯,周永康闻声出来解释:“你看,正好中组部的人找我谈话呢。我现在正忙,没时间接待你。”当时周永康还兼任着胜利油田的党委书记,杨广吉已经猜到,“可能是在谈提拔的事儿”。

2013年12月以来,周永康的哥哥、周永康的儿子周滨、周滨岳母以及贾晓晔的姐姐等人相继被查,涉及水电、石油、旅游、投资等,其发家过程不乏国内石油系统的利益输送。周永康多年来苦心孤诣构建的财富帝国轰然倒塌。

周氏命运令老同事不胜唏嘘。童晓光至今依然认为,一个石油勘探工作者最应努力的方向,应该是精于业务和学术的研究型专家。据贾昌明介绍,周永康的同班同学们,大部分终其一生都在技术岗位工作。

但周永康作为同学中的另类,选择的却是另一条草莽式的人生道路:不事业务,精于钻营。在这条道路上,不论是作为国家珍贵的石油人才,还是作为中共领导干部,如今年已73岁的周永康均未“修成正果”,始终只是枭雄、草寇式的人物。这与诸多同期起步、终身奉献石油事业,甚至刻意与周永康保持距离的故人们形成鲜明对比。

本文节选自2015年第19期总第549期《凤凰周刊》封面故事《草莽周永康》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