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世锋
在距离济南市区48公里的西营镇葫芦峪村南,群山环抱之中有一个天造地设的好去处,名曰九如山。群山连绵,峡谷纵横,山泉遍布,溪流交错,瀑布成群,栈道凌空……迎着徐徐清风,踏着蜿蜒栈道,倾听脚下瀑布轰鸣,远眺群山缭绕飘渺,苍茫绿色尽收眼底,欢快律动荡漾于心。“绝对想不到,济南还有这么美丽的地方!”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来人,只要亲临九如山,就会不由自主发出这样的感叹。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这是九如山的美丽之源。景区“没有雕梁画栋的亭台和廊阁,没有普度众生的庙宇和神灵,也没有人文杜撰的传说和故事,更没有雕刻山体的诗赋和墨迹”,只有100%纯净的自然山水,提供给游客一个能够充分享受自然生态的环境。不设雕梁画栋,为的是还原山光水色的本来面目;没有庙宇神灵,为的是抚慰生态万物而亲近自然;不设庙宇和香火朝拜,为的是不让原生态再受红尘亵渎。
经过多年精心保护建设,九如山的美丽已远近闻名,每年都有数十万人次到此旅游休闲。更重要的是,九如山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九如山生态旅游红火,盘活了整个社会链条――― 农家乐火了,居民就业率明显增加,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环境和住宿条件得以改善,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经济进入一个快速腾飞的新阶段。
现在,九如山与所在西营镇的发展已经浑然一体、牢不可分了。民居改造工程、商业步行街和特色小吃街建设等,都已经纳入到规划当中。用不了多久,一个像丽江古城那样的九如小镇就将跃入人们的视野。
南部山区是济南市中心城的生态屏障、城市绿肺,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丰富,素有济南“城市后花园”之称。同时,南部山区也是济南市地下水的直接补给区、城市地表水水源地,担负着改善省城气候、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在建设“泉水之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南部山区的保护与发展,关系泉城济南发展大局,一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战略考量中占据重要位置。
2001年,济南市政府批准建设济南南部山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2002年,山东省把济南南部山区列入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2003年6月26日,山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通过“南控”战略,提出“严格控制城市向南发展,将南部山区作为城市重点生态保护区”;2010年3月19日,《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经济南市政府正式批复实施;2011年初,市人代会确定将保护发展南部山区作为议案,提出立足城市和南部山区农村“双赢”,以发展的实际措施、行动和成果来调动南部山区农民群众保护生态、参与建设的积极性;2012年,市第十次党代会又一次提及“南控”战略,“要实施积极的‘南控’战略,科学有序地发展南部经济,
改善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10多年来,南部山区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南控”战略得到有效落实。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实施大规模荒山绿化、退耕还林还果等生态工程建设和旅游项目资源开发等措施,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民持续增收能力进一步增强。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对保护与发展的统筹性、全面性和协调性从认识程度到执行力度都存在一些不足,致使南部山区各乡镇的经济发展受阻,农民群众生活提高缓慢,基层政府运行存在困难。
在仲宫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而镇上用于这方面的资金严重不足,污水处理能力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水处理过程中管网不配套问题影响了水资源保护的效果。此外,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生活垃圾增多,政府用于这方面的资金也是捉襟见肘,环保设施和车辆长期超负荷运转,“更严重的是,我们山林面积大、流域广,防火防汛压力越来越大,财政支付存在困难,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在济南市“十二五”规划中,单独辟出一章来讲“保护发展南部山区”。规划提出,建立“以产业政策为核心,生态补偿、生态移民、转移支付、工程造林、环境保护、富民发展、绩效评价与考核等相配套的政策体系”,并逐年加大对“三农”、就业与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入,在环保专项资金安排上给予适当倾斜,同时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运作的方式,鼓励国内外企业、社会和民间资金参与南部山区保护与开发,从而达到在保护中发展的目的。
历城区也单独编制了“十二五”期间南部山区项目规划,围绕生态环境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镇规划建设等四个重点任务,开展荒山绿化、旅游综合体建设等40个工程项目,总投资80多亿元。
单就某一个地方、某一段时期而言,控制性保护可能会影响开发的进度和发展的速度。但就整体和长期而言,有序开发、科学保护只会增强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是必须走、也只能走的一条正确道路。在这方面,九如山、月亮湾等旅游项目的红红火火已经给出了有力回答,济南市的有效实践也必将对南控战略的远见卓识给予有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