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特色医疗 > 正文

除湿气 神奇中医让它灰溜地走

2015-02-05 22:22 | 来源:

      小编导读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可谓是蒸蒸日上,每天都有大鱼大肉陪伴,长期以肉食为主的生活,快活了嘴巴,伤害的是脾胃。脾受到伤害,水湿就会在身体内堆积,长此以往,湿气也就毫不客气地住进您的身体了。想要送走这位“不速之客”,办法嘛,也是有的!
 
      薛生白的《湿热病篇》是温病中第一部详细论述湿热病的专著,论中对于湿邪的治疗,常采用宣湿、化湿、燥湿、利湿四法,本条体现得尤为突出。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对薛氏治湿四法进行概述。
 
1.宣湿法
 
         是用芳香宣透或微苦而辛之品,通过宣畅肺气,使“肺为水之上源”的功能恢复,津液得以上下输布,湿邪消除。适用于湿温初起,症见身热午后较甚,汗出不解,或发热恶寒无汗,身重头痛,小便短少,苔白腻,脉濡缓等。如《湿热病篇》原文第2条:“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在表分。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术皮、薄荷、牛蒡子等味。”论中香薷辛温开通,苍术皮以皮入皮,可使肺气得以开宣,湿邪可得宣化。再如第10条:“湿热证,初起发热,汗出胸痞,口渴舌白。湿伏中焦,宜藿梗、蔻仁、杏仁、枳壳、桔梗、郁金、苍术、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佩兰叶、六一散等味。”本条虽论湿在中焦,但薛氏用苦温之杏仁,开宣肺气,气化则湿化,配合桔梗、枳壳宣降肺气,升降气机,使水道通调,给湿邪以去路,达到《医原·湿气论》中所说的“启上闸,开支河,导湿下行,以为出路”的目的。
 
2.化湿法
 
         是用气味芳香的药物醒脾、运脾,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适用于湿浊中阻,脾为湿困之证。脾为湿土之脏,盖脾喜燥而恶湿,土喜暖而爱芳香。香可通气,能行中焦之气机,还可以解除因湿浊引起的脾胃气滞的症状,如脘腹痞满,嗳气吞酸,呕吐泄泻,食少体倦,舌苔白腻,脉濡缓等。如《湿热病篇》原文第2、8、10、13、14条中用藿香、蔻仁、佩兰叶、郁金等。薛氏取此等药物的芳香之气,助脾醒胃,正气得畅,湿邪自除,故能止呕逆,开胃进食。
 
3.燥湿法
 
        是用味苦性温的药物,燥脾土,健脾运。适用于湿浊内盛,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病证。如《湿热病篇》原文第12条:“湿热证,舌遍体白,口渴,湿滞阳明,宜用辛开,如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等味。”湿为阴邪,非温不化。薛氏多用苦温药物燥湿,疏利中焦气机,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湿邪中阻,易伤脾阳,更碍气机。气滞、阳虚又使湿邪内生,加重湿病。湿不自化,气机调畅则湿邪易化,所谓“气化湿亦化,气行则水行”。
 
4.利湿法
 
       是用甘淡之品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使湿邪从小便而出。适用于湿热下注,小肠泌别失职,症见便溏、尿赤。如《湿热病篇》原文第11条:“湿热证,数日后,自利溺赤,口渴,湿流下焦,宜滑石、猪苓、茯苓、泽泻、萆薢、通草等味。”历代医家均强调治湿应因势利导,给邪以出路。湿热病证中,利小便既可以使湿从下而解,又有利于湿热两分,则病轻而缓。故薛氏应用茯苓、滑石、通草、泽泻、猪苓、萆薢等甘淡之品,淡渗利湿,使湿邪从小便而解。同时,滑石、通草性寒,还具有清热的作用,使湿祛热除。
 
       薛氏治湿四法,概括了治疗湿邪的基本大法,许多治湿方剂的药物组成也离不开这四种治法,因而掌握了治湿四法,也就明白了治湿的一般规律,临床上选方用药则有章可循。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