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汉市西北鸭子河畔,沉睡着距今已有5000-3000年历史的三星堆古遗址。这个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古城是如何营建的,聚落又是如何布局的?昨天,在三星堆遗址公园举行的夏商周方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透露,三星堆遗址正式确认了两道城墙,使得三星堆古城的城墙由5段增加到7段,都城的城址布局更加趋于完整。
>揭秘城墙 两段古城墙城廓布局更明朗
昨天在研讨会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首次披露了一张三星堆古城的城墙分布图。除了前期已经被发现的西城墙、东城墙、南城墙、三星堆城墙、月亮湾城墙这5处城墙外,还新增了两道城墙:北城墙和仓包包城墙,根据发掘的陶器残片来看,三星堆的古城墙并不是单体防御功能,而是结合了防御、防洪和祭台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墙。
这两段新增的城墙,北城墙残墙长约200米,底宽21米,顶宽15米,高度在1.3-1.7米。这段城墙与东西南面的城墙一起勾勒了古城城址的的外圈层,形成了一个梯形的3.5平方公里的城址遗址,城址布局更加明朗化。
“从现在的考古结果看来,西城墙、东城墙和南城墙均为外廓城,月亮湾城墙和三星堆城墙为内廓城。”雷雨说,除了北城墙外,在三星堆遗址北部发现的“仓包包城墙”和“李家院子城墙”形成了合围之势,位于北城墙的西南方,雷雨推测这段城墙为内城墙。这也证明了三星堆古城有个建筑的过程,城内的功能分区日益明确。
>探秘背景 “木骨泥墙”遗迹证明城池变迁
在仓包包城墙的发掘现场,古人留下的鹅卵石铺就的区域和地上的一排小坑洞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许宏说,小坑洞是典型“木骨泥墙”的遗迹,古人先在地上凿洞,插上木条,这就相当于现在的钢筋,再敷上泥巴,充当水泥的角色,房屋的外墙也成型了。
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城墙下的遗迹是三星堆一期时期,也就是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而仓包包城墙的建造时间是三星堆二期,相当于夏朝时期。为何城墙建在了前人的房屋上?许宏说,这证明以前这里是小村落,村落可能被统一了,也可能被消灭了,因此若干小村落上建起了新的大城池。
>木构猜想 古河道的平铺木构 是桥梁还是码头?
2014年初,在对“北城墙”进行确认性试掘的同时,考古人员在其所在的真武宫台地与西泉坎台地之间的疑似古河道处进行了寻找北城墙壕沟的钻探工作,意外地在古河道中部地表4米以下发现了一处面积约80平方米的平铺木构遗迹,木构遗迹与“北城墙”间还有长条形坡状分布的疑似卵石道路,初步推测应为与三星堆古城同时的“码头遗迹”。
雷雨说,现在我国发掘的古城遗址中,只有浙江良渚发掘的遗址有木构码头,当时的居民住的是“水景房”,坐小船出行,因此良渚古城也被誉为4000多年前的东方威尼斯。如果这处疑似的“码头遗迹”能够被确定下来,再结合此地发达的水系,也许可以说明当时的三星堆也曾是“东方威尼斯”,就能证明三星堆古城水上交通的发达。许宏说,三星堆的城墙都有沟壕,沟壕逐渐拓展形成交通水道,水道宽了就能行船,因此码头一说可以成立。
对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则推测,这段木板可能是近古河道墓葬的一部分,因为在此前三星堆遗址也曾发现多处墓葬,墓室结构中就有木板。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陈德安说,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也曾有打渔的网坠,但是不多,当时的人们捕鱼主要是用棍子插鱼,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还没有和船有关的物品,古蜀人水上的交通工具是竹筏、木筏或是独木舟也不得而知。他倾向于认为这是一段桥梁,因为三星堆的水道带有运河的性质。“可是当时没有车,相对于桥来说,其实走水路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