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甘肃永泰古城因生态恶化人口锐减变枯城

2013-10-20 07:39 | 来源:

甘肃永泰古城因生态恶化人口锐减变枯城(图)

甘肃古浪县直滩乡大岭村,村民搬走后,废墟中的土墙完全暴露,很快风化。院子里的树木也完全枯死。

甘肃永泰古城因生态恶化人口锐减变枯城(图)

甘肃景泰县寺滩乡永泰古城,村民从祁连山上放牧归来。这座明代古城现今只剩下100多居民。

甘肃永泰古城因生态恶化人口锐减变枯城(图)

宁夏海原双河乡八斗上套脑村,杨秀燕和母亲在自己家的土窑前等父亲收工回家,他们家因经济困难无法搬迁。这个自秦朝以来,历朝历代往这里“移民实边”的边塞重镇,如今因为极度缺水,只剩下经济困难的六户人家。

甘肃永泰古城因生态恶化人口锐减变枯城(图)

宁夏西吉县西滩乡堡子湾村,两个老人生活在一个废弃的明代古堡下,他俩是这里唯一的居民,其他村民这几年已经陆续搬走。

原标题:枯城

永泰古城,位于甘肃景泰县寺滩乡,建成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旧时,古城护城河环绕,河宽水深,人畜不能自由跨越。城外方圆几十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川沃野,城背后山林茂密,可潜藏千军万马。但如今这里全没有了古时候的模样。近几十年来,由于生态恶化严重,水资源严重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迫使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向外界转移,古城的人口从1300多人锐减到100多人。

在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像永泰古城这样因为生态日益恶化而遭到废弃的村庄还有很多,大量的人口因此离开祖祖辈辈生活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村,去另寻环境适宜的陌生地谋生。

每到傍晚,永泰古城外,牧羊的人们都会从祁连山上将羊群赶下山,排队从一个破旧的城楼门子里进城。

这座明代古城,现在是国家级文保单位。在上世纪50年代村里还有30多个姓,1300多人,到2013年9月只剩下100来人。

“连年干旱之后,村里的年轻人搬到有水的地方去住了,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古城文保员李崇仁说。今年63岁的李崇仁是永泰小学校长,前几年退休后,担当起了文保员和旅游宣传员。

李崇仁是永泰古城的老住户,在他小的时候,永泰城内有许多古树名木,城墙外面有护城河,城后面的松山上还是大森林,当时人们还在山上砍柴。几乎最近20年时间,山上的树也被砍完了,再后来由于连年干旱,树也没再长起来。

在李崇仁的记忆中,古城变化最大的是气候。“这几年从9月份开始,直到第二年5月份,几乎是大风不断,近年来风沙更严重了。”李崇仁小时候永泰城的风沙从没这么大。“其次是雨水少了,我小时候古城雨水好,村里种的庄稼能长一胳膊长。近年来几乎不见雨,种的庄稼只有一尺高。”

永泰古城周围近几十年来生态恶化严重,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不断恶化的环境迫使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向外界转移。大约8年前,政府将黄河水用水渠引到了离古城10公里的地方,并鼓励古城的人们搬迁到水渠边的移民点居住,几年间许多人陆续搬走,这里的人口从1000多人锐减到100多人。

在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像永泰古城这样因为生态日益恶化而遭到废弃的村庄还有很多,宁夏西海固腹地的海原双河乡八斗上套脑村也是其中之一。

从秦朝时起,政府推行“移民实边”政策,往这一带移民,充实人口,以拒外敌。此后,各王朝均迁民于此。但移民现象如今发生了调转,人口不再迁入,而是纷纷迁出。

这个几年前还是几十户人家的大庄子,如今只剩6户人家。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还是因为生态恶化。

西海固腹地十年九旱,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曾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列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去年有村干部跟村民说,别再盖新房,政府有可能搞整体移民搬迁。不过整体搬迁到目前还没有音信,贫穷的6户人家只能继续等待。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