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薄熙来儿子薄瓜瓜:从明星留学生到“失宠”的小儿子

2013-10-08 08:13 | 来源:

薄瓜瓜(资料图)

原标题:薄瓜瓜这两年:从明星留学生到“失宠”的小儿子

8月26日,在一审最后一天的自辩环节中,薄熙来说:“瓜瓜又跟人要名表、又要豪车、又要国际旅游,又找一大部分同学来开销,还信用卡超额消费,我会喜欢这样的儿子?”作为父亲,薄熙来用这样的反问为自己的“不知情”辩白。

五天后,也即9月1日,已经入读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薄瓜瓜在回应《南都周刊》的采访时说:“其实事实自辩,不论此刻还是将来。我不会争一日之长,还是要等结论已定后,再决定是否做出相应回答。”有意无意之间,这可以看成是远在美国的儿子对身陷囹圄的父亲指责的隔空回应。

就在答复《南都周刊》采访邮件的前一天,身穿白色T恤衫的薄瓜瓜,手持饮品,出现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聚会场合,其照片也被发布在社交网络之上。

作为薄、谷、王三案的重要线索和知情人,自重庆事发至今近两年来,留学美国的薄瓜瓜从未归国,也从未以中文发表过任何公开言论,仅以英文发出过三份声明,并与几家国际知名媒体保持着零星互动。

不过,这并不能阻挡人们对他的讨论与猜测。在薄熙来案庭审时薄谷开来披露,薄瓜瓜带给父母的手信:一块挂在木头架子上的稀奇生肉,让薄熙来夫妻二人吃了一个多月,以致网民们对“薄瓜瓜从非洲带回来的是什么肉”的猜测热情经久不散,某种昂贵生火腿成了这段“高富帅”生活的注脚。

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薄瓜瓜在薄谷开来、王立军和薄熙来三个有密切关联的案子的证人证言中出现得颇为频密,其生活方式,也通过庭审得以披露:他曾经有让母亲薄谷开来生气的恋情;薄谷开来购入法国尼斯的房产,准备“将来留给瓜瓜,作为经营性物业,对外出租,可以有稳定的收入”;他与大连商人徐明存在诸多经济瓜葛,法庭最终认可的金额就超过300万元。

就连向薄熙来行贿的唐肖林、为其贪污提供便利的王正刚,亦在证词中提到了薄瓜瓜的名字,说法分别是“给薄瓜瓜在国外零用”和“薄瓜瓜在国外学习,这些钱补贴家用”。

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是,庭审记录中的薄瓜瓜,与其早先塑造出的留学模范形象存有巨大差距;而另一个可能是,他必须面对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经过此次巨变之后,他与父亲薄熙来的关系可能已经出现裂痕。

“薄瓜瓜现象”

薄瓜瓜,本名薄旷逸,是“旷世逸才”的意思,是祖父薄一波给他起的最初的姓名。但这个名字并没有为人所知,在接受《青年周末》采访时,薄瓜瓜解释说,这个名字太大,还是瓜瓜更适合我一点,瓜瓜的意思就是西瓜。

薄瓜瓜曾经是薄家人心目中的宠儿。在他两岁生日时,薄一波曾经为孙子写下祝词:“祖国幼苗、茁壮成长”;三岁时,薄一波又给他送来一只烤鸭,还画了一只鸭子,旁边写下:“告诉瓜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薄熙来也深爱着自己的儿子。据王立军在薄熙来案中出庭作证时讲述,薄熙来说“我们家里就这么一个看起来比较出息像样的”,并曾让王立军保护薄瓜瓜。

而薄瓜瓜也以接连入读哈罗公学、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回应了这份期待。

对于公众而言,薄瓜瓜的留学模范形象塑造,始于2006年5月。当时《时尚先生》杂志一篇标题为《薄瓜瓜:PPE、伦敦腔》的报道,将这个11岁出国留学,会马术、击剑、英式橄榄球、跳探戈、写英文书的政治经济哲学专业学生推到了公众的视野中。这些充分满足公众对高端留学生活想象的细节,加上他本人相对俊朗的外形,很快将薄瓜瓜推到了与韩寒、郎朗并列成为“少年中国”代表人物的高度。

采写此篇报道的作者在之后谈及对瓜瓜的印象时说:“他看起来要比同龄的孩子成熟一点,穿着打扮和举止什么的都比较有修养,我想这跟他比较早就接受的教育有关系,他总是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不过红色家庭的背景还是让人觉得有点距离。”

2009年,薄瓜瓜在牛津大学“推迟考试一年”,此时,他在中国国内的曝光频率达到了极致。而这一年,薄熙来在重庆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唱红打黑行动序幕。

当年4月份,薄瓜瓜获得2009年英国十大杰出华人青年的“大本钟奖”。5月21日,他在重庆接受《成都晚报》、《青年周末》记者的访问。这次访问的内容,例如在哈罗公学期间每周60便士生活费、饿到需要偷吃食物,对社交活动、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的回应等多个桥段,在后来的电视节目及评论中也被反复提到,也为日后的媒体报道薄瓜瓜确定了基调。

当年的6月27日,他走进北京大学,进行了平生第一次公开讲座。多名专业安保人员的出现作为现场花絮,引发了网民讨论,而安保花费据称是由一家民营企业埋单。

在2009年8月28日播出的《鲁豫有约》节目中,他的形象及谈吐也通过电视为外界所熟知。摄制组跟拍他带外国朋友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的外景。其画面和时间,也与这次庭审披露的“2009 年7月,薄瓜瓜阿根廷的朋友来中国旅游”入住北京酒店的说法相吻合。

更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媒体对薄瓜瓜的报道。2009年6月30日,重庆市门户网站华龙网刊登名为《薄瓜瓜现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论文章,提出了“薄瓜瓜现象”的概念,将薄瓜瓜的求学经历上升到“制造中国声音”的高度。

文章以上述几次采访中有关薄瓜瓜的轶事为基础,对他进行全方位的赞扬,称其为“新时代中国少年和青少年的代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文中还做了批评:“国人常用国内个别现象来评价薄瓜瓜求学经历,不仅片面和主观,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

这篇文章还援引“英国BBC特约评论员”尼尔·伍德对薄瓜瓜的评价,称其为“天生的中国小大使”;尼尔·伍德甚至还赞扬薄瓜瓜的英文水平已经超过了他的英国同学。

恐怕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这名为尼尔·伍德的“特约评论员”居然是薄家所持有的法国尼斯的房产管理者;而更为戏剧性的是,两年后,这位“评论员”竟会因为财产纠纷而威胁到这位“小大使”的生命安全,被薄谷开来毒杀。

曾表示“自己很多观念都受到父亲影响的”的薄瓜瓜还曾跟父亲一起,在2010年8月8日播出的重庆新闻联播里出现。镜头显示,当天的薄熙来出席了一个名为“接见中国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代表”的活动,坐在他右手边的就是薄瓜瓜。重庆市的其他领导分坐在主席台的两侧。

失宠

即使是在公开场合,薄熙来也曾展示过护犊情深的一面。在2012年3月9日的全国“两会”重庆团开放日上,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薄熙来在回答中外记者对于“薄瓜瓜驾驶法拉利”的提问时,连用两个“一派胡言”及“感到非常气愤”进行否认,并称“不仅我儿子,我和我夫人也没有任何个人资产,几十年就是这样下来了”。

这是薄熙来被调查之前,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也是最后一次力挺薄瓜瓜。

此后重庆政坛风云突变,薄谷开来和薄熙来先后案发,远在欧美的薄瓜瓜曾通过外媒发表相应的言论,声援困境中的父母。

2012年4月24日,薄熙来被停止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职务的14天后,薄瓜瓜发出的第一份也是最长的一份声明。他的口径几乎与父亲一致,坚决否认自己驾驶过法拉利,并称“自1998年后从未去过北京的美国大使馆”。按照他自己的说法,留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则全部来自“奖学金和作为优秀律师和作家的母亲的积蓄”。

薄瓜瓜这种与案件时间点契合的发声选择,在日后的两份声明及与媒体的互动中,也得到了体现。

比如,2012年7月26日,新华社首次披露“薄谷开来认为尼尔·伍德威胁到薄某某的人身安全,遂与被告人张晓军共同投毒杀害了尼尔·伍德。”当年的8月7日,在薄谷开来案开庭前两天,薄瓜瓜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表示,因为自己的安全被认为是犯罪动机,已经向司法机关递交了证人陈述书,并称希望“母亲可以看到这份证词”。

有趣的是,在与CNN的互动中,他用英文也使用了“其实事实自辩”(facts will speak for themselves)的说法。

熟悉媒体的薄瓜瓜最近一次发表声明,则是8月22日,薄案开审前三天。他通过《纽约时报》称已经18个月无法和父母取得联系。这次他也为母亲进行了辩护,称“2006年,她的健康状况突然恶化,随后深居简出,自那以后,她已经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

但是可能出乎他意料的是,透过济南中院的微博直播和央视的视频新闻,在庭审现场,作为父亲的薄熙来第一次对一直宠爱的儿子薄瓜瓜进行了切割。这在以往看来不可想象。

据新华社报道,在庭审现场,薄熙来以对薄瓜瓜上述事件并不知情为由,否认对自己的贪污和受贿的指控,并将责任推给薄谷开来:“谷开来当时是千方百计在我面前,让我感受到薄瓜瓜行,薄望知(薄熙来与前妻李丹宇所生的儿子)不行,反过来再说,这还是我们薄家的家风吗?”

在薄熙来接受公审时,作为薄家曾经最为宠爱的小儿子,薄瓜瓜虽然牵涉其中,但却远隔重洋;而此前一直与薄家保持距离的李望知(即薄望知)却出现在济南中院的庭审现场,薄熙来也对其以“大儿子”、“薄望知”的称呼,公开承认这层关系。

在首日庭审结束后,李望知发表声明说:“感谢党中央、感谢法庭给予了被告人比他预期更多的辩护权利和自由”,并称为父亲的坚强感到骄傲。

类似李望知这类基调的声明,在去年9月29日薄熙来被“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第二天,也曾发出,只不过当时的发布者是薄瓜瓜。他的做法是通过社交网站Tumblr发布,然后向媒体证实是他本人所为。在声明中,他说父亲的政策可以讨论,但为其品行进行辩护。

随着薄熙来的落马,不止是重庆政坛,就连薄家两位公子的地位,似乎也发生了颇为微妙的变化。

被保护的学生

虽然家庭遭受巨变,其本人也久未归国,但薄瓜瓜的学业似乎并未受到影响。

薄熙来落马后,薄瓜瓜的第一份声明,即由哈佛校刊《哈佛红》(Harvard Crimson)刊出。该份长达600多个英文单词,列出7个要点的声明,是哈佛校刊学生编辑主动发出访问邮件后,收到的回复内容。

除了当事者本人的表态之外,薄瓜瓜本人就读的学校一直保持着对这位著名学生的保护姿态。去年争议最迅猛之际,哈佛肯尼迪学院应对媒体的询问,一直不予评论。

这种做法也延续到了薄瓜瓜新近就读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在8月14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法律博士的新生报到仪式上,薄瓜瓜现身。这也是他自去年5月,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政策硕士身份毕业后,首度被拍到露面。

哥大法学院网站学生名录上,亦曾经出现的薄瓜瓜个人信息,但该信息曝光后,很快就被删除。记者就薄瓜瓜入学情况发去的采访邮件,并未得到院方的回应。

哥伦比亚大学乃常春藤盟校之一,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即在该校取得本科学位。巧合的是,年长薄瓜瓜十岁的同父异母兄弟李望知也曾在哥大进修,十年前刚好毕业,取得硕士学位。

曾在哥大教过六年书的彼得·赫福德(Peter Herford)教授向《南都周刊》透露,类似的保护做法往往是这类学生能够顺利入学的必要条件。

彼得介绍说,美国大学在处理类似知名“二代”问题上富有经验,克林顿总统之女切尔西·克林顿、尼克松总统之女、约翰逊总统之女等都是先例。学校将尽力为他们提供“作为普通学生”的学习体验,甚至会和传媒协商不要打扰学生。但如果学生故意寻求知名度,学校甚至有权要求他们离开。

彼得的说法也在哈佛大学知名汉学家傅高义教授(Ezra Feivel Vogel)的身上得到体现,记者向其求证外电所报道的“与薄瓜瓜见面并提供建议”一事。他则两次委婉地拒绝发表任何评论。

不过,8月23日,济南庭审中披露的关于薄瓜瓜的信息打破了这种平衡。薄熙来案公审之后,据《波士顿环球报》(The Boston Globe)报道,关于薄瓜瓜招待肯尼迪学院40人访问团的消息,使得肯尼迪学院发言人不得不出面澄清,称“这是学生的个人行为,与学院和学校无关。学生用的是自己的钱,或是自己独立筹集到的款项”。(来源:南都周刊)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