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德连(左)与陈德珍
□ 酒城新报记者 钱有为 文/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少不了救死扶伤的医者。60岁高龄的邹德连与妻子陈德珍,就是这样一对江湖医者中的“神雕侠侣”,他们的医术在纳溪区龙车镇一带颇受认可,也使他们在纳溪民间小有名气。陈德珍夫妇的医治范围包含胃病、妇科、颈椎病等,主要以祖传秘方治胃病扬名。
人物·邹德连、陈德珍 秘方源于医者世家
邹德连夫妇行医30年,在纳溪龙车一带颇有名气。而他们踏上行医之路颇为曲折,这当中有一位关键人物——大儿子邹飞祥。40岁的邹飞祥是一名商人,经营汽车轮胎等生意。
这样一个商人,又怎么会成为祖传秘方的关键人物呢?邹飞祥告诉记者,“我15岁拜入纳溪医疗世家第六代传人李春儒门下学习中医。李春儒一家六代行医,在纳溪声誉极佳,他治疗胃病的手段很高超。”
五册秘方传于后人
“作为徒弟,我对师傅十分尊敬。首先,拜师要有隆重的拜师礼仪。随后,在学徒生活中更是尊师细致入微,连端饭递茶也必须是双手奉上。这样,师傅高兴了,也许会传你几个方子。因为我的努力,师傅传授了我治疗胃病的祖传秘方。”邹飞祥说,祖传秘方由李家世代行医得出,由第五代医者李子渊整理成五册《中医验方》。
邹飞祥走到他办公室的一个书柜旁,小心翼翼地拿出3本特殊装订的书籍。“这就是祖传秘方《中医验方》。我1986年抄写的手抄本,现在复印了几册,五册装订成三本。这本记叙的是一些病理,而这本则记录着具体药方”,邹飞祥边说边翻开其中一本,指着一页说,“你看,这是一个调经的方子。”记者注意药方名字下面加了一句小注:五十年来,屡用屡效。“这是师公李子渊对药方的特别标记。”邹飞祥说。
父亲按图索骥走上行医路
但邹飞祥志不在行医,他说,“我跟着师傅学习了四年,但对行医始终没有太大兴趣,后来和几个朋友做起了生意,这一做就是几十年。”邹飞祥在李春儒处学医时,父亲邹德连坚持每天接送,空闲时也会驻足旁听一会儿,耳濡目染之下,他也学会了一些行医的基本道理。后来,他更是潜心研究儿子的《中医验方》手抄本,终有所成。
“大概在30年前,我已经将中医‘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十九畏’在中医中是指不要让有些药物合用,合用的后果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在古代,‘十八反十九畏’泛指各种可以产生相互作用的药名,金元时代概括编成口诀)背得滚瓜烂熟。背熟这个,在中医行业才敢抓药”,邹德连说,“一次邹飞祥的朋友犯胃病,辗转几地医院也没治好,便找到邹飞祥让他给看一下。那时邹飞祥正在生意场上打拼,于是又找到我,我按照邹飞祥老师祖传秘方上的方子开了药,几个疗程后,那位朋友的胃病药到病除。从此,我有了成就感,将这些祖传秘方视作珍宝。”
李家治胃病秘方在纳溪一带本来就有一定的知晓度,加上邹德连这次治疗成功,秘方治胃病的消息不胫而走,找邹德连开药方的人越来越多。邹德连从此踏上了医者之路。后来,妻子陈德珍也加入进来。邹德连诊断开出药方,陈德珍按药方配药,二人相互配合,共同研讨,被称为医者中的“神雕侠侣”。
十年记录病人各项资料
邹德连夫妇告诉记者,他们行医主要是在纳溪一带,赶场天随时有他们行医的身影。与一般江湖郎中有着很大不同,邹德连夫妇的“秘方”似乎确实有很好的疗效。
邹德连拿出一个有些陈旧的记事本说:“最开始,我们治了十多年的病都没有做记录。直到有一次,一个我们治好的病人在赶场时碰到我们,对我们道谢。随她赶场的一个女孩说,既然能治好病,怎么不把治好的病人记下来呢?于是我们就开始将治好的病人记录在本子上。”翻开记事本,上面详细记录着2008年以来所治愈的病人的资料,姓名、住址、电话都有。邹德连说,“这是最近一本,还有两个本子,是早些年的记录。”
“秘方”神奇,医术高明,让邹德连夫妇扬名,更重要的还有医德。邹德连告诉记者,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同胞的生离死别深深刺痛了他们,从这一年开始,他们每年的5月12日都免费治疗。“我们看不到胃里的情况,比如胃溃疡,胃糜烂等。一些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感觉好多了,就到大医院做胃镜,然后把胃镜检查结果拿给我们看。很多以前的症状,胃镜检查结果显示确实好了。”邹德连拿出厚厚一叠胃镜单子说。
后记:
随着中国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一些以往的“江湖郎中”取得了行医资格,一些骗子则无所遁形。但很多确实有好医术的医者,也因为年龄关系被各种考试拦在门槛之外。对于这种情况,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呢?泸州医学院药理学讲师刘剑告诉记者,“民间‘秘方’须通过系统的药学实验,对其药效学以及代谢动力学等内容作出更全面的研究,这是对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必要研究。相关研究完成后,‘秘方’开发者可以通过专利申请、新药申报等途径保护知识产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