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初旭
乌蒙山腹地的古蔺,有一个叫龙厂沟的地方,我从小在那里长大。
龙厂沟是一条狭长的山谷,对沟两岸是雄峙千古的大山,高入云端的山峰,犬牙交错,直插谷底,紧紧锁着一方“水口”。
沟里以柏树、松树居多,一年四季,青翠欲滴,如油画般映入眼帘。有柿子树被霜天染红,像盛开的花朵,被沟里的孩子视作是大山里的“红色娘子军”,孩子们围着柿子树采柿子,拾红叶,度过了许多美妙的时光。
那年,我上山采猪草,双脚被染上粪毒,肿得像两只发泡的白米粑,无法动弹。我家所养的那只黄犬,就见孩子们采摘柿子,像一片飘动的云,就在树下游来游去,居然从树下给我叼了两只柿子回来给我,让我感动得泪流满面,柿子和柿子树成为我最美好记忆。
上世纪那场前所未有的风灾,将柿子树连根拔起,就剩下旁边那棵不让人待见的酸枣树。这是棵酸枣树,据说曾经枝繁叶茂,覆盖半亩地之多,方圆百里,无人不知。那年,有乡镇公路途经树下,酸枣树成为公路沿线的一大景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树下陆续有人烤红薯、卖凉水等。后来,有人干脆搬到树下建房居住。悠悠岁月,在酸枣树的荫佑下,树周围聚集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曾经荒凉的不毛之地有了烟火味。
不知什么时候,城里刮起回归自然之风,酸枣作为绿色食品倍受城里人亲睞。树下有张姓人家,便将酸枣果运到街上变卖,换些零钞以贴补家用。
其后多年,酸枣树更加枝繁叶茂,竟然有枝干伸到邻居李家天楼平台,一如既往开花结果。见酸枣可变卖换钱,张李两家均想占酸枣树为己有,彼此互不相让,光天化日之下,双方大打出手并闹至法庭。
那天,阴雨绵绵,张李两家怨气难消,村组干部上门调解多次也无果,彼此变卖猪牛,聘请律师对薄公堂,以争输赢。两家相互原告与被告,拉锯式的官司打了多年,耗尽了家中钱财,没有赢家与输家。
又一次开庭,张李两家同行回村。行至沟口,一道闪电从谷中划过,把个龙厂沟照得透亮。只听一声惊雷,就像千万个铁桶从沟头滚到沟尾,瞬间将酸枣树撕裂成五大块,老远看去,就像一只巨手伸向无垠的天空,村民惊愕不已……
酸枣树遭此雷击后,不生不死,所结果实畸形怪异,有人大胆食用,均上吐下泄,人见人怕。从此,树下的张李两家相安无事,那场官司也不了了之。
时隔多年,村人忌讳其破败风水,纷纷搬离那酸枣树下,龙厂沟多了一个叫“雷打树”的地方,至今无人居住。
雷的威力震慑了许多做贼心虚的人,村里偶有难断“疑案”,有人就会焚香祝告天地,请“雷公”明断。从古至今,这种看似无厘头的游戏,对我老家的村民来说,还有些管用,某些人听见窗外的雷声,还真有点“体虚”。
作者介绍:初旭,原名王先军,四川泸州人。民建会员,资深媒体人,品牌策划人。系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研究学会会员,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基层法律工作者,《中国报告文学》签约作家,《激情岁月》传记丛书创始人,从事网络传媒和法律服务。
作品散见于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人民日报》、《知音》等全国知名报刊。出版散文集《山地风流》和报告文学集《遍地英雄》、《泸商记忆》(与人合作),主编大型专著《泸州百业赋》、《最泸州——泸州建市三十周年专辑》、《巴蜀名胜楹联大全》(与人合作)等。主要擅长于新闻策划、深度报道、品牌策划、产品推广、歌词创作和新赋体的写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