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巨人毛泽东靠“两杆子” 即笔杆子和枪杆子,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握枪杆子的他是红军领导人,指挥千军万马;握笔杆子的他又是一位“行吟诗人”,走一路写一路,打一路写一路,把革命豪情凝于笔端,化作冲锋的号角、奋进的力量。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4周年的日子,为了更好地缅怀这位东方巨人的丰功伟绩,川南经济网特别选编了四川诗人达夫的这组《巨人毛泽东》新诗,以示纪念。
作者:达夫
毛泽东赏雪
陕北雪花大如席
窑洞
是延安的一只只眼睛
毛泽东右手夹着香烟
左手背在身后
走入延安的视线
又走出延安的视线
踱步 踱一种唐诗宋词的韵脚
雪花在烟头上嗤嗤作响
毛泽东一言不发
身旁的石碾也在沉思
圆口布鞋和老羊皮袄上
落满警句
雪在毛泽东的心上融化
他诗绪万千
雄视古今
透过晶莹的雪花
看见了一个干干净净的
未来
赏雪
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辉煌
和宝塔山的巍峨
就这样踱来踱去
毛泽东一边赏雪
一边不露声色地
打好了共和国的
腹稿
读毛泽东的书法
黄河之水
天
上
来
毛泽东手握一管羊毫
笔力千钧
在一种叫着历史的纸上
书写烽火硝烟
书写雄才大略
力透纸背
千年之后
墨迹犹新
字如其人
人乃奇人
带着怀素的狂放和
张旭的飘逸
龙飞凤舞
豪气冲天
锦绣诗词传万代
笔底风云扫千军
仔细想来
毛泽东不是在练书法
而是在舞剑
那一管管羊毫
锋利无比
挥洒之间
便刷新了一个世界
畅游长江
会当水击三千里
毛泽东
仰躺在中国最大的河流上
摆一个大写的“人”字
惊涛骇浪
被远远地甩在身后
任大江东去
任风吹浪打
河岸高不过领袖的目光
毛泽东畅游
以最自由的姿态
游刃有余
仿佛在穿越枪林弹雨
又仿佛在踏雪寻诗
用生命去注释着浪漫主义的
内涵
这个从小和水牛一起长大的
农家子弟
深谙水性
弹指一挥间
从江的这边便到了
江的那边
从时代的这头
到了时代的那头
整整一生
毛泽东都在激流中
力争上游
长征
“我们绕着敌人走”!
毛泽东大手一挥
长征就开始了
抛上镰刀斧头
带上镰刀斧头削铁如泥的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
打着绑腿上路
草鞋不是铁也不是钢
却踩得中国大地
铮铮作响
毛泽东骑在马上
两眼平视前方
把乌蒙磅礴
走成泥丸
让一条长龙蜿蜒在
千山万水之间
令举世瞩目
龙在雪山草地潜行
龙在严冬也不曾冬眠
龙穿梭于围追堵截之外……
终于在一个绚烂的日子
延河岸边龙抬头
毛泽东和刘志丹并肩站在一起
摘下八角帽新鲜
长舒了一口气
他那宽大的前额上
顿时镀满了新鲜的阳光
秋收起义
整整一季秋收
农民除了失望和饥馑
什么也没有收割到手
于是有个叫毛泽东的高个子
挺身而出
他要带领泥腿子们
去收割那万恶的旧社会
镰刀斧头
这些家喻户晓的普通铁器
在井冈山锻打成
一种红色力量
大刀阔斧地向黑暗砍去
毛委员意气风发
站在一个制高点上
指点江山
那些受尽剥削和压迫的
农民兄弟
终于直起腰来
气宇轩昂地
直立行走
多少年后
我们登上茨坪
还能听见当年
惊天动地的呐喊
挥手之间
历史在这一瞬间定格
作为重庆谈判的先兆
毛泽东把手当旗帜来挥
红区沸腾了
白区也准备沸腾
毛泽东 蒋介石
代表国共两党
即将第二次握手
双方都收藏起敌意和怒火
化干戈为玉帛
陕北的父老乡亲和将士们
从毛主席那经典的手势中
看到了一代伟人
黄河般的胆量
和长江般的气魄
挥手之间
这一画龙点睛的手势
令人百读不厌
韶山冲
韶山冲
是一个很平常的小山村
甚至就是穷乡僻壤
然而这正好藏龙卧虎
少年毛泽东
在三纲五常面前
把四书五经一摔
就从韶山冲
冲了出来
自从毛泽东走后
韶山冲就开始失去了
千年的心理平衡
循着毛泽东的足迹
一条条好汉
把梭镖和希冀
雄赳赳地扛出了冲子之外
山外是山
推翻了一座山又一座山
历尽千辛万苦
排除千难万险
率领千军万马
毛泽东昂首阔步
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在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
毛泽东的心又飞回到了
韶——山——冲
因此他用地地道道的
韶山冲土音
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此时的韶山冲
正经久不息地
回荡着北京的声音
并且一下子升高了
在人们心目中的海拔
作者:达夫,原名夏虹,重庆潼南人,客居成都。著名诗人,著有散文诗集《水做的骨肉》、诗集《花落知多少》和散文集《把酒话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