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遵义市和泸州市两地环保部门打破“壁垒”共同呵护赤水河流域青山

2014-01-10 11:57 | 来源: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传达的重要精神。

  2013年12月3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在遵义市调研时,传达了中央对贵州省发展的重要指示,即要坚守两条底线:一条是发展的底线,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一条是生态的底线,不能增加落后产能、破坏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虽有矛盾,但也可并行不悖;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虽有冲突,但也可共生共融。”遵义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廖海泉说,遵义市召开的市委四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并明确提出,要深化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的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生态红线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文明先行区基本建成,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生态遵义。

  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举措令人眼前一亮,更为之振奋。在今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遵义市可以率先在赤水河流域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率先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率先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率先健全落实河长制等先行先试政策。

  ■ 积极探索生态建设改革

  曾何几时,源远流长的赤水河清澈碧绿,全流域保持着二类水质标准。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沿河白酒企业工业废水直排河中,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侵蚀河道,河流水质明显降低,“美酒河”逐渐失去昔日光彩。

  再看今朝,遵义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赤水河,各级各地联动执法,向污染企业“亮红牌”,对违法行为“动真格”,依法从严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千方百计制止污染流入河中,并分段设立“河长”制,管理赤水河流域环境。

  88家白酒企业被约谈,并被挂牌督办和限期整改,各级环保部门共下达限期整改文书350余份。省、市、县3级环保部门对1940家白酒企业进行了全面执法检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54个,罚款386万元,100余家污染严重的企业被责令停产。通过整治,大多数企业完成了整改任务,污染防治设施恢复正常运行,达到环保要求。

  此外,在川黔两地党委、政府的共同推动下,遵义市和泸州市两地环保部门打破“壁垒”,深入沟通,达成共识,强化联合执法,共同呵护赤水河流域青山绿水。目前,赤水河流域集中整治初见成效,水质标准持续稳定提升,但是,保障流域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如何长效持久推进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事情”廖海泉认为,尽管目前赤水河流域有污水集中连片治理、分段设立“河长”制等创新举措,但这对于呵护母亲河的长远发展还远远不够,必须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因地制宜开展工作,用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地推进保护工作,才能为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 让“美酒河”一路芳香

  赤水河被誉为遵义市的“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简称“四河”)。保护好、治理好、合理开发好赤水河流域,将其打造成遵义市“美丽乡村带”、“生态文化带”、“绿色城镇带”、“特色产业带”(简称“四带”),意义重大而深远。

  “四河”“四带”是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更高标准,充分体现了遵义市坚决打好赤水河生态保护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社会建设。”遵义市发改委主任汪先明说,目前遵义市委、市政府决定围绕赤水河流域沿岸、仁赤高速公路沿线打造“四河”、“四带”,按照“长短结合、边干边规划、梯次推进”的思路和“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四季见花”的要求,优化流域空间格局,促进流域综合保护和开发,着力提升县域城市化水平,打造重点特色乡镇,构建赤水河流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空间形态,为遵义市率先在全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劲支撑。

  遵义市委、市政府明确,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生命力,环境保护是底线、红线,遵义市丰富的生态资源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必须始终坚持为发展开好导,不为简单发展、粗放发展让道,不以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原则,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如履薄冰的严谨细致,冲破一切不利于工作创新的陈旧观念习惯和固化思维模式,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以思想观念的大解放促进服务能力的大提升,使遵义市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在西部乃至全国走前列、作表率、争一流。

  ■ 向改革要红利,以创新求发展

  按照统筹“四大区域”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遵义市结合不同区域的地理条件、生态优势和发展任务,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明确发展重点,实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推进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遵循这一思路,遵义市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将更加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少拆房、护河流、建湿地,绿化美化环境,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赤水河生态红线的划定就是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西部地区的仁怀市已经先行先试,根据境内赤水河干流,将全市划分为禁止发展区、限制发展区、规范发展区3个区域,对赤水河仁怀段上、中、下游3个河段的环境容量进行了限定。

  除了生态红线的划定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内容还包括:自然资源资产确权及用途管理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赔偿制度、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等等。贵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也明确要求全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补偿,搭建地区间协商平台,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仁怀市在水资源的生态补偿上,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依据产品单位水耗量向涉水企业进行阶梯收费。通过有偿取水、用水,避免无序取水的乱象,从根本上遏制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这是把经济杠杆引入环境保护的制度创新。

  从2014年起,遵义市将广泛建立并实施生态补偿制度,收取的生态补偿资金将用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赤水河流域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将形成新的平衡关系。

  “环保部门作为主力军,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抓创新,深化改革增活力,把发展与保护放在同样位置,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全力推动生态文明跃上新台阶。”廖海泉说,环保部门要给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员”。在改革的问题上,以赤水河流域为重点,迅速将“河长制”考核实施方案、生态红线划定初步方案、污染整治方案、工业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联合监管方案、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方案尽快草拟出来,报市委、政府审定后逐步推行。

  在服务和监管上,市环保部门要继续按照遵义市委“五个梳理”的要求,提升工作水平,为企业当好“保健员”,围绕着企业转型升级,多与企业交心、交友、交流,将生态环保、节能政策等充分告知企业,指导帮助企业走好生态、绿色、环保、低碳的发展之路。同时,为群众当好“保安员”,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以创模为载体,积极打造遵义市环保品牌,不断强化提升环保服务能力,努力为天蓝地绿水清的绿色家园尽到环保的应尽之责,力推生态文明示范区早日建成。

  要坚持“五个第一”(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保护遵义的绿水青山作为第一责任、防范环境风险作为第一要求、创新推动作为第一动力、依法规范作为第一准则),以创立“六大环保品牌”(服务环保、民生环保、数字环保、法治环保、安全环保、创新环保)为抓手,切实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结合实际,用创新思维看待工作,用改革的办法综合施策,从行政层面、经济层面、技术层面、法律层面、制度层面来研究和破解问题,积极探索解决环保问题的方法,为遵义市的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探好路,为全省的生态文明建设打头阵、当先锋,为传递遵义声音,打造遵义品牌,塑造遵义辉煌助力添彩。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