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健康快讯 > 正文

医改迫切需要反映市场需求的定价机制

2016-06-13 08:44 | 来源:

   不管是医事服务费还是护理费、诊疗费,其实都可以成为很好的补充,关键是,如何建立一个能够真正反映医疗市场需求的定价机制,这是决定医药能否分开的基本前提。

    北京朝阳医院执行院长陈勇近日在某峰会上反思当下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改革时,提出了“零差率”改革的目标究竟是为了什么的问题。作为在北京最早实施药品“零差率”试点医院的领导,陈勇感慨,这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只干了前半截”的问题,并且担忧,“如果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不跟上,医药分开按北京模式也难以持续”。

    医药分开是当下医疗改革的重点之一,其中药品的“零差率”又被认为是撬动医药分开的重要手段,因为只有实施了药品“零差率”,医生及医院才可能从药品的利益中解脱出来,为他们在药品的使用上采取更加公正的立场创造条件,从而让医疗行为从用药经济的枷锁中得以挣脱。这样,一方面可为患者带来更实惠的医疗措施,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为医生树立更关注医疗技术的职业环境。

    我国采取药品加成的方法,有历史的原因。上世纪50年代,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药品加成本身与医院的利益并不十分密切。改革开放以后,医疗机构被推进了市场,同时又顾忌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不至于褪色,长期坚持医疗服务低价策略,药品的加成成为很多医院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所谓的以药养医,依托的就是这15%的药品加成。

    这些年,在用药经济的刺激下,我国医院的高价药品不断增加,为医院带来的利益也在逐年增长,在许多肿瘤医院或者偏重于内科的综合医院中,其带来的往往是数亿元的纯利益。这部分利益是不是合理,姑且不做讨论,但这却是维系一家医院正常运转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是市场反复筛选出来的医院生存的必要利益保障。因为现在综合医院的职工多在千人以上,即便人均月工资8000余元,一年的工资成本就在1亿元以上,如果再考虑工资背后还隐藏着五险一金之类的隐性成本,加上日常的维护成本,一年的支出就可能突破2亿元,如此巨大的支出,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根本无法维系。

    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面对上亿元的经济缺口,可行的补偿机制是什么?在朝阳医院等地试行的医事服务费,虽然获得了一定成功,但随着人员成本的不断提高,目前的医事服务费也出现了“跟不上形势”的境况。而且相对于药费的不断随行就市,医事服务费的“一口价”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先天不足”吧!

    今年,北京将在600多家公立医院全面推开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这反映了政府进一步推行医疗改革的决心,但决心的面前,却是医院的利益该如何维系的巨大难题。不管是医事服务费还是护理费、诊疗费,其实都可以成为很好的补充,关键是,如何建立一个能够真正反映医疗市场需求的定价机制,这是决定医药能否分开的基本前提。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