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保持对法律的敬畏感

2012-11-16 21:01 | 来源:


 我们需要培养国民对规则的敬畏感,对法律的敬畏感,将法律规则贯彻到日常生活的细节当中

□吴情树

我国有两句俗语:一句是“对事不对人”,另外一句是“打狗也要看主人”。就前一句而言,主要是指在讨论某件事情的时候,要就事论事,事情是怎么样就怎么样,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能就事论人,将某件事情上升到人的层面,考虑事情本身以外的人情因素和人际关系。而后一句主要是说在打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首先看看这是谁家的狗,不能在没有分清是谁家狗的情况下,就抡起大棒乱打,这不仅会伤害狗的身体,还会伤害主人的感情,损害主人的面子和尊严。可见,这两句话的含义是相互对立的,如果要贯彻“对事不对人”的处世哲学,必然的结果是“打狗不要看主人”,相应的,如果打狗也要看主人,那就意味着“对事也要对人”,结果就会变成就事论人。因此,只有“打狗不看主人”了,才能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但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和处世哲学却能够长期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体现出中国人功利、实用的处世态度,具体而言,每个人都会有选择地适用这两种不同的处世原则,当选择“对事不对人”更有利于自己的时候,他就坚持“打狗不看主人”,相反,当选择“打狗也要看主人”更有利于自己的时候,必然意味着“对事也要对人”。

笔者认为,这两种不同的处世哲学也许能够体现出中西方不同的法律文化,是观察人治与法治分野的最好视角。在西方发达的法治国家,为什么法律以及其他规则能够较为有效地得到遵守和奉行,就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坚持“对事不对人”,将事与人分开,就事论事,而不管这事是谁做的,而这种生活态度反过来又强化了规则的效力,提升了规则的尊严,从而能够引导和培养公众产生对规则的信赖感和忠诚感,为法治的建立奠定了心理基础。相反,在我们国家,为什么某种规则制定出来之后往往会被规避和违反,甚至被选择性的适用,就是因为我们国民喜欢奉行一种“对事不对人”和“打狗也要看主人”的双重迹荒芙岸允虏欢匀恕钡慕煌嬖蚬岢沟降祝苁窍不队醒≡竦厥视谩按蚬芬惨粗魅恕钡纳钫苎В庋慕峁厝换嵯魅豕嬖虻男ЯΓ」嬖虻娜ㄍ性和尊严感,无法培养国民信赖规则,忠诚于规则,慢慢地就滋生了特权和人治。

在我们日常生活交往中,“对事不对人”更多的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对事不可能不对人”,毕竟所有的事情都是人做的,不同的人,即使做同样的事情,往往会得到不同的评价,从而破坏了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而“打狗也要看主人”也许才是我们的生活常态,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现实。要实现中国从人治走向法治,就要求在日常生活交往中遵循和贯彻“对事不对人”的生活法则,而这对于一个非常注重人情世故的国家来说太难了。因为要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需要全体国民都具备相同的价值观念和法律意识,让所有的国民意识到,“对事就是对事”,而不是“借事来对人”。例如,在司法实践中,每发生一起案件,为什么总是那么难以做到真正的依法办事,为什么每发现一起腐败案件都难以彻查到底。这是因为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事是人做的,你依法查办这件事,实际上是要针对事背后的人,此时与这事有关的一些人就会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和关系进行不当的干预,从而影响法律的贯彻实施,也影响法治在我们日常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和作用。

可以说,“对事不对人”是法治原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其核心在于依照已有的规则,就事情展开讨论,就事情明辨是非,就事情展开评价,这也许是西方法治发达国家的公民为人处世的一种原则和精神,也应该是我们努力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打狗也要看主人”的本质就是讲究人情关系,重视因人而异,崇尚特权,是人治精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贯彻和体现,也是我们将来应该尽量克服和避免的一种生活方式。而要实现从“打狗要看主人”到“对事不对人”的转向不仅需要智慧,也需要很大的勇气。如果能够实现这个转变,就意味着我们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如果不能实现这个转变,如果我们还一直停留在“打狗要看主人”的生活哲学上,那么,我们就会一直把“对事”等同于“对人”,我们就会一直停留在人治的泥潭当中。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培养国民对规则的敬畏感,对法律的敬畏感,将法律规则贯彻到日常生活的细节当中,真正做到按照规则对事,而不是有选择地对人。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思索越深,越有一种敬畏感:一个是头顶上的星空,一个是我心中的道德律”。头顶的星空之所以让人有敬畏感,不仅在于它的浩瀚无穷,深不可测,而且还在于它代表了一种不可违抗,只能服从的自然法则;而心中的道德律之所以在于让人有敬畏感,不仅在于道德律令的博大精深和崇高感,还在于它代表了我们生活中一种需要共同努力维系的社会核心价值和正义的社会秩序。而法律是一种最低限度的道德律,要保持对道德律令的敬畏感,首先就要保持对法律的敬畏感,只要全体国民都产生了一种对法律的敬畏感,这个国家和社会的道德秩序自然就会得到维系和提升,也只有全体国民都产生和保持了对法律的敬畏感和忠诚感,法律才会日益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才会慢慢浸透我们的道德心灵,法治的建设才有希望。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