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症
忧郁症
近段时间以来,有关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新闻时常见诸媒体报道,引起社会的关注和热议。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紧张而忙碌的生活与工作节奏让人压力陡增,越来越多的人因心理承受力出现“透支”而进入所谓的“心理亚健康”:失眠头痛、兴趣减退、精力不足、情绪低落、易怒、着急……各种症状给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困扰。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教授表示,这些症状其实多为抑郁、焦虑的躯体表现,如不及时纠正,一旦持续出现这样的状态,抑郁症很可能就此“缠”上你。
抑郁被称“心理感冒”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杨甫德表示:“抑郁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自杀想法和行为。目前在心理问题中,抑郁是最为常见的,如同身体感冒一样,抑郁也被称之为‘心理感冒’。”
这种心理疾病所表现的症状多为莫名的情绪低落和消沉,且迟迟难以恢复;睡眠不好也是抑郁者的显著特征,经常胡思乱想到天明,睡不好、吃不香、做不动的恶性循环随之形成。抑郁者会逐渐变得孤独和封闭,他们把环境、自我和将来都看得一无是处,有人甚至冒出了厌世的念头。
但是,不幸的是,许多人不愿正视抑郁症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抑郁的理解,很多人听到抑郁便与严重的精神病联系起来。专家指出,平时最常见的只是抑郁状态,医学上将抑郁症划归为“情感障碍”,它并不属于精神病的范畴,也不会发展成为精神病。
树立正确认知观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显示,全球抑郁症的年患病率约为11%,目前抑郁症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将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根据一项流行病学调查估算,中国抑郁焦虑患者已达9000万人,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严重危害公众身心健康。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姚贵忠教授指出:“抑郁焦虑作为一定程度上的‘社会病’,随着社会的压力逐渐增大,患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每个行业都有心理亚健康者,每个群体都存在患病的可能。但大多数人对抑郁焦虑认知不足,并不知道自己患有抑郁焦虑障碍,也不愿承认自己患有这种疾病,认为这是一种耻辱,多采取心理抵触和回避的态度,导致我国抑郁症患者就医率不足10%。而由于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抑郁焦虑给很多患者健康、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杨甫德表示,抑郁焦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者长期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中无法自拔,而又讳疾忌医。其实,患有抑郁焦虑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俗话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许多人一生中多少都会有这样的阶段,关键在于采取何种态度应对。战胜抑郁焦虑其实是一场与自己的“心理”的对决,需要积极勇敢地面对。
防止复发是关键
抑郁症患者不仅需要及时的心理治疗,更需要及时的药物治疗。专家强调,如果发现自己有抑郁表现,应主动到医院去接受心理诊治,以便及时摆脱抑郁的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症及焦虑症一般取得一次性治疗效果并不难,但容易复发。”姚贵忠指出,主要原因是抑郁症患者没有按要求进行足量、足疗程规范治疗,导致病情反复,伴随睡眠困扰、疲乏等残留症状持续存在,还可能转为长期难治愈的抑郁症。因此,在治疗期间,患者应积极响应医生指导和建议,按时服药。即使在首次抑郁症发作治愈后,也应维持用药至少6个月。姚贵忠揭示了抑郁症治疗的关键。
抑郁焦虑对身心造成的痛苦和对工作、生活所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药物的副作用。在药物选择上,应严格按照指南规范,选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方便停止的药物。早治疗可以获得更多的完全缓解机会。临床经验也表明,通过规范治疗,80%的患者可以实现临床治愈。
杨甫德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自身心理的变化,如出现情绪低落、失眠、头疼等常见的躯体症状时,要引起注意,及时调整自己情绪。如果症状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就应积极就诊、寻求医生的帮助。“只要做到了快速识别、正确对待、及时处理,生活依旧充满阳光。”
链接
5招远离抑郁
有证据显示,充足的锻炼对心情会有好的影响。一周3次燃烧350卡路里、持续出汗的锻炼能减少抑郁症的症状,其效果与抗抑郁药物相当。经常晒太阳也有助于改善季节性情感障碍症。晚上好好睡一觉能提升一个人的精神。甚至食物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吃鱼的人患抑郁症的几率最低。#p#分页标题#e#
具体方式:
1.每天给自己至少半小时的时间完全独处,做一件自己真正想做而不是不得不做的事。
2.为家人服务的时候别省掉自己那一份。例如做早点、买新衣。
3.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这里说的联系不是打电话问候,有事找人帮忙,而是真正的交流,互相倾诉你们的兴趣、愿望、动力、压力、苦恼等等。
4.融入你的工作团队,把同事变成可以相互依靠和体谅的人,分工合作,创意共享、风险共担。
5.发展一项(至少一项)业余爱好,它可能成为你与家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建立联系的桥梁。有着共同爱好的人通常更容易相互理解和信任。(漫画:赵国明作 记者 喻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