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经济网讯(初旭)近期,38集电视连续剧《伟大的转折》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档热播,其后好评如潮。泸州退休法官伍班栋先生坚持每集必看,并利用旅游度假的期会,赶赴红军长征时期的主要转战地遵义等,重走长征路,感悟长征精神,并写生创作了国画《雄关漫道从头越》,以示对该剧成功播出的祝贺。
上世纪40年代末期,伍班栋出生在泸州城区的南极路。父亲,是一位有着厚实的民间艺术功底的老艺人,以裱糊纸扎业为生。小时候,伍班栋受父亲才艺的熏陶;大跃进时代的壁画漫画、图书馆开放的图书、大街上来往的车马行人,都是他观赏临摹的对象。
少年时代,他考入泸州四中读初中。受到巫显渊、曾一鲁等众多语文、美术名师的精心教学指导,使他对中国的传统诗画又一见入迷。1963年夏,泸州文化宫举办少年儿童画展。伍班栋画的一幅雷锋像被送参展。1966年“文革”初始,他有幸初次作为赴京学生代表之一,到北京一睹毛泽东主席等一代伟人的风采。尔后,学校长期停课辍学,无法学习,他就用写大字报、办专栏、墙报等方式,练习书法绘画,其画作受到观者啧啧称赞。
1971年10月,泸州市公检法军管会、市革委人保组招收新人,急需“写手”,充实政法队伍。已下乡到小市农场的知识青年伍班栋,被选优招干录取,成了一名司法组的书记员。从此,伍班栋心藏画家梦,开始一场30余年人民司法工作的远航。伍班栋从书记员、助审员、经济庭长、江阳区法院副院长、院长到市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等职,无论职务如何变化,他心中的“画家梦”,仍在身边或隐或现。为适应干部专业化要求,提高法院干警的书法工作素质,他向院里积极建议,多次组织、筹办书画摄影展览,得到院领导和市、区政协诗书画院领导、前辈的大力支持和关注。
一个新中国的同龄人,从一个当年穿着补丁衣的少先队员,到入党三十多年的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伍班栋在五星红旗下,伴随着共和国的诞生一起成长。他和众多的中国人一样,在时刻关注着祖国的沧桑巨变。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改革,经过三十年奋斗,塑造出了一个东方强国,世界大国。作为一位改革开放的参加者、见证者和获益者,伍班栋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自己的成长,总是同中国的大背景血肉相连……我们如何在生命中留下红色记忆?在革命先辈洒下热血和汗水的土地上再写华章?他不断地陷入深深思索……
新世纪来到,伍班栋顺应司法改革的大潮光荣退休。一种闲云野鹤的日子,油然而至。如何安排好自己的退休生活,使余生过得更加充实有意义?他徜徉在书法、绘画、摄影、书籍收藏的艺海中。伍班栋在退休生活中,注意生活乐趣多样化,从中增强健康,陶冶情操,增进友谊。为此,他随身携带着随时想看的书,想画画的素描写生本。泸州、广安、三亚、泰山……小至家乡的古老民居,大到祖国的风景名胜,每走一路,他都倾情留神,看在眼里,画在本中。体验“以文会友,以画交友”的情趣。
《伟大的转折》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的故事。剧中将工农红军经历湘江战役的惨败,翻越老山界进入湖南通道县再次深陷危机,危难时刻听取毛泽东的建议,避敌锋芒转兵贵州,先后在黎平、猴场等地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渡过乌江,攻占遵义,再次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解决了组织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又通过扎西会议、苟坝会议、鸡鸣三省会议、会理会议进一步落实遵义会议决议,逐渐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新的领导集体带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兵临贵阳、西进云南、佯攻昆明,北渡金沙,实现了战略大转移等历史进行了再现。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近百部优秀作品中,《伟大的转折》得以率先播出,足以说明其在艺术上和思想内容上实现了超越,在现实意义上特别重大。伟大的长征,不只是要面对艰难的跋涉,而是战胜艰难困苦的毅力和信仰,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是一大批共产党人坚守初心,砥砺前行的丰硕成果。这些对于与伍班栋这位共和国的同龄人来说,感悟特别地深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