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百草园地 > 正文

赤水河畔的潭酒传奇(一)

2017-09-25 01:35 | 来源:


作者:初旭
 
  乌蒙深处的赤水河,像一条红色的彩带,在扇面形的大山间穿越,将千年的古蔺三面环绕,特殊的地理环境,注定这里有着许多的历史积淀和传奇,深藏不露的潭酒应该就是传奇之一。


 
   我老家就在古蔺,但离潭酒所在地的太平镇有着近百公里的距离。每次回家省亲,都临近春节,又是拖儿带女一大家子,匆匆忙忙路过,根本无暇顾及家乡的山水与人文。这次受邀采访仙潭集团第四届创新年份酒2014调酒及品评现场会,我也难得有一个为自己放假的机会,便提前来到位于赤水河畔的古蔺仙潭酒厂。此次活动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白酒专家莅临,自然引起集团公司的高度重视。公司上下都各自忙碌,我一个人正好有时间在厂区转悠,也有时间梳理家乡的人文历史。
 

 
    古蔺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的地方,当年红军四渡赤水72天,在古蔺就达54天,并且其中二、四渡就在潭酒厂附近的太平与二郎,从而使古蔺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四渡赤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军事史上的“得意之笔”。我是土生土长的古蔺人,自然对家乡的山水并不陌生。从红色古镇太平渡到黄荆老林的“红军树”,从酒如诗的二郎滩头到发布红色命令的双沙大院,无一不让人刻骨铭心。如今,红军四渡赤水二、四渡渡口的老鹰石渡口纪念碑、九溪口纪念碑、“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太平陈列馆”都已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由于工作关系,我先后探访过当地以前几乎鲜为人知的一些红军遗址。如马蹄滩红军夜宿过的老街,丹桂镇红军休整的老鹰沟天禄阁,俗称小延安的龙山古镇,以及当年毛泽东长征时期入川第一桥岩桑沟小石桥。站在饱经风雨的桥上,望着两边莽莽林海,潺潺溪流,呜呜山风,我们都有一种时光倒流,恍若隔世的感觉,大地无语,我们无语。八十多年的时光,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但历史的烙印却又分明深深地印在在古蔺这片土地上。石桥可以作证,古驿道可以作证。


 
     赤水河有一条支流,藏在灌木丛中的潺潺流水,日夜奔忙,每到月夜时分,一河溪水波光闪闪,人称石亮河。盛产万吨酱酒的仙潭酒厂就坐落在小河边上。夕阳西下,将酒厂对面的大山点染成一片橘红色。有人告诉说,当年红军四渡赤水,奔袭山那边的龙山古蔺,就从石亮河、对车坝经过。那时条件异常艰苦,缺医少药,深受伤病困扰,是当地不少的小酒作坊的“包谷烧”“高粱酒”帮助红军战士消毒疗伤,为将士们减少了很多痛苦。如今,赤水河畔的硝烟早已散去,英烈们为之浴血奋斗的新中国早已越来越强大。


 
    春去秋来,那些昔日的小作坊早已变成了生产万吨基酒的曲酒厂,仙潭酒厂就是若干个小作坊中的一员。坐落在大山深处的仙潭酒厂,依山而建,顺势而为,形成了一只振翅欲飞的金凤。有人曾挖苦仙潭人,在一个不毛之地也能酿出酱酒?不信邪的潭酒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更是将一个小作坊发展壮大成全国知名白酒企业。有好事的风水先生分析认为,这个地方虽地处偏僻,但绿水青山,藏风聚气。一个凤凰点水的风水格局成就了仙潭,不做大做强都不得行。那不断扩建的产区,不仅生产规模日益壮大,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有人告诉说,过去河边上只有几户散居人家,随着酒厂的繁荣发展,这里变成了农民新村,仙潭小镇。在飘香的镇子上散步,这里和城市无异。要是长眠在古蔺的红军英烈们在天有灵,看到今天古蔺的发展,看到曾经穷乡僻壤的变化,一定会含笑于九泉。

相关链接:


    四川仙潭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四川仙潭酒厂,位于四川、贵州边界赤水河畔,与贵州茅台酒厂毗邻,是全国著名的浓香、酱香型酒生产基地,拥有总资产7.5亿多元,年生产能力20000余吨。占地700余亩,职工2000余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250人,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和物质、技术基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2009年四川省白酒制造工业企业最大市场占有份额前10强”荣誉称号,历年评为省、市“销售大户”、“纳税大户”企业。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