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当奶爸的小张整天乐呵呵的,一回家就逗弄自己的小宝宝。某天,他突然发现五个月大的宝宝大腿根儿鼓出来了一块,岳母说这是小肠气,可以先不用管,而小张却放心不下,还是带着宝宝去医院咨询专家。
先别着急,看情况决定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与腹壁外科陈双主任告诉小张,这种“小儿腹股沟疝气”,也就是俗称的“小肠气”,是小儿外科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尤其好发于男宝宝。当男宝宝还在孕育中时,睾丸原本是长在肾脏下方的,随着胎儿的逐渐发育,睾丸一点一点地向下移动,到出生时已进入了阴囊。在睾丸下降的过程中,在大腿根部的腹壁上就会遗留下一个腔隙,医学上叫做腹股沟管“鞘状突”。
陈双介绍道,大多数小儿在出生时这个腔隙已经自行闭合了。但也有部分孩子,这个鞘状突没有闭合,阴囊与腹腔相通,相当于在腹壁上留有一个窟窿,小肠、网膜等组织,就有可能钻进去,这就形成了疝气,表现为大腿根部处鼓出来一块。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宝宝在1岁左右时,鞘状突就会自行闭合。所以,“若宝宝在1周岁以内,我们先不急着做手术,还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看这个孔隙是否可以自己闭合。”陈教授说道,“如果孔隙没办法自己闭合,一般在1岁或1岁半以后再给宝宝做手术。”
据介绍,低体重早产儿更易出现疝气。这跟早产儿在宫内发育时间不够,睾丸还没有降到阴囊,或即使降到阴囊,这个管道也还没有闭合有关。另外,宝宝如果经常哭闹、咳嗽、便秘,会造成腹内压增高,更易出现疝气。
疝包不能自行消失,尽早手术
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比如疝包经常掉下来、阴囊肿大,这时可以考虑给宝宝用疝带。“像绷带一样,压在那里,防止疝包突出来。”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且对宝宝没有伤害。然而,陈双也提醒道,固定疝带的工作需要专业医生来做,家长不能在家自己随便拿东西给孩子绑上。疝带的治疗可持续至小儿1岁半左右。
但有些特殊情况,需要尽早看医生或手术。如果疝包不受姿势影响,不管站立、平躺,始终在那里,就说明小肠卡在孔隙里回不去了,医学上叫做“嵌顿疝”,这时肠子蠕动有阻碍,就会有肠梗阻表现,宝宝感觉十分疼痛,会哭闹得厉害,而且还会经常吐奶。如果小肠卡住的时间过长,肠子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会出现肠坏死、肠穿孔,容易发生腹膜炎、败血症,甚至危及宝宝的生命。
所以,当发现宝宝疝包过大,且始终在那里没法消失,并且宝宝哭闹严重、吐奶,就要警惕,应尽快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及时手术。
陈双坦言,考虑到生长发育的因素,“现在做小儿疝气手术,一般都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这种手术只需打两个小小的孔,就可以把这个腔隙的开口扎起来。腹腔镜微创手术后,宝宝一般第二天就可以出院了,因此家长无需过于担心”。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疝与腹壁外科主任 陈双教授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简文杨 戴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