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赖星、高皓亮
中学生为课业负担抓耳挠腮、高校毕业生为就业忧心忡忡、上班族为工作业绩疲于奔命……当前社会,工作生活节奏紧张,不少人饱受精神卫生问题困扰。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呢?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如果让你烦心的问题解决后,你依然持续感到焦虑,那就该去看看了。
“除了遗传因素外,大部分患者的焦虑、抑郁都与社会环境因素有关。当前社会生活节奏日益紧张,人们面临多方面的压力,比如买房、工作、婚姻等。”南昌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潘秉兴和他的研究团队所关注的是大部分人能感受到的焦虑或者压力问题。
“人们要在特定的时间完成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必然会带来情绪上的波动,感到焦虑也是正常的反应。但如果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状态下,且未得到正确引导,就有可能演变成精神问题。”潘秉兴说。
一些经历过重大创伤的人时常生活在梦魇当中,脑海经常会自动“回放”当时悲惨的经历。潘秉兴举例说,比如经历过战争的士兵、大地震死难者亲属,虽已事过多年,但仍难以摆脱当时的情景,这就需要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医生及时予以干预和治疗。
人们该如何看待焦虑和应对焦虑呢?潘秉兴认为,压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动力,要缓解焦虑情绪,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例如,面对工作压力,有的人选择了辞职,有的人认为这是自己应该接受的挑战,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自我。”他建议,对于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不强的人来说,不妨求助心理医生及时进行干预。
“如果条件允许,不一定非要等到事情过了,才去看心理医生。”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郭明建议,当人感到明显的焦虑、忧郁,自己又难以调整好的时候,就可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