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9月6日电(记者周润健)又是一年中秋至,各式各样的月饼成为千家万户的必备品。“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一块月饼圆圆满满,不仅寄托着中国人的无限亲情乡情,也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那么,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专家对此进行了解释。
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它是先民们祭月、拜月时的一种礼仪糕点,与自然崇拜有着颇深的关联。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的美妙神话在农耕文明中被演绎着,传颂着。
传说,刚进入唐代的时候月饼还被称作“胡饼”。据史料记载,杨贵妃在中秋明月下品尝着胡饼,被月光下的景致所感染,她说就叫它月饼吧。这当然是民间一种煽情的演绎而已。历来,关于在中秋节吃月饼这一民俗的缘起莫衷一是。
民俗专家介绍说,关于月饼的文字较早出现在北宋苏东坡的诗句中,“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宋代以来,月饼逐渐在民间风行,由于圆圆的月饼香甜可口,正是团圆安康的最好象征。
月饼作为一种食品名称始见于《武林旧事》中,书中提到的各种糕饼中就有“月饼”之名。月饼一词和中秋关联在一起的记载出现在明朝,《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民间多自制面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清宫中的生活多沿袭明制,中秋节也要打月饼、吃月饼。“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这句清代的竹枝词说明月饼在当时已相当普遍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制作月饼经验的日益丰富,市场上月饼的种类也层出不穷,工艺越来越讲究。
由国庆表示,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都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