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名医在线 > 正文

高晓群:脑性瘫痪新疗法解析

2014-06-16 15:57 | 来源:

    关于脑瘫的治疗,医学界的共同研究从未中断,近年来在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同时,随着生物医学、显微外科和医疗器械的进步,也对一些新的疗法进行了实验研究,有的初步投入临床应用。这些新的疗法究竟效果如何呢?郑州大学医学院教授高晓群为您解析。

    一、神经修复  

    神经修复包括神经营养药物、干细胞移植等。目的在于利用各种神经修复手段在神经受损后尽可能的修复“受伤”的神经细胞,但是绝不是已经死亡的神经细胞,因为目前神经科学界,“神经细胞不可再生”的定论还没有被打破。此外,神经修复的另一种含义是,将存活下来的神经细胞发育的更好,以替代损伤掉的神经细胞的作用,此类方式理论可行,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有研究表明,神经修复的治疗仅限于在神经细胞损伤发生时及其后3个月内有效,其他时间几乎没用任何作用。为什么呢?在脑血管内的血液与组织液中间有一个起过滤作用的结构,称血脑屏障,防止血液中的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液中,保护脑细胞不受损伤。故在小儿出生3个月以前,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用一些神经营养药物如脑活素,神经生长因子等还起到一点促使受损伤神经细胞修复的积极作用。但是,小儿出生在3个月以后,血脑屏障已经发育完善,这些神经营养药物就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接触不到神经细胞,怎么会有治疗效果呢?3个月以后再用这些药物,是不科学的,用的越多,浪费越大。

    目前,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是在寻找出能携带这些神经营养药物的载体,让载体抓住药物,穿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液中,作用于尚未死亡的神经细胞,促使他们恢复功能。

    最应该提的是干细胞移植,因为白血病干细胞移植的成功,似乎在一时间干细胞成为“神药”,不仅能治肝炎,还能治疗帕金森病,似乎所有原来不能解决的疾病都会被干细胞所攻克。冷静下来想一想,且不论其他系统的干细胞治疗,但就神经系统而言,需要解决两个问题:(1)干细胞是如何到达指定部位?一些不负责的医疗机构用类似输血的方式移植,试问如何透过血脑屏障?当然,一些更“聪明”的单位用立体定向注射,想注射到那个部位就注射到那个部位,似乎还不错,那就要考虑下一个问题;(2)干细胞如何长成为我们希望的细胞,又如何和旧的细胞发生信号联系,似乎没有科学的答复,有的只是个别病例的信誓旦旦的疗效。

    脑瘫的干细胞治疗第一没有科学的依据;第二即使干细胞能修复神经系统也解决不了脑瘫。因为脑瘫的主要肢体症状是由于在神经损伤后痉挛的肌肉与骨骼发育的不同步导致的。一句话,脑瘫的神经修复治疗是最理想的治疗方式,也是最不切实际的方式,只是一种安慰性治疗。

    二、手术治疗

    手术要做到对症治疗。目前在治疗痉挛性脑瘫中采用的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

    1.SPR手术是治疗痉挛性脑瘫的最大进展。它是各国的医学家在迎战脑瘫中共同研究的成果,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漫长的研究历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著名学者徐林博士将其引入我国,进行推广应用。郑州大学医学院脑瘫外科研究治疗中心也是最早开展这种手术的单位之一。

    痉挛性脑瘫的治疗原则是解除痉挛,矫形和康复训练,而解除痉挛是整个治疗的关键。SPR手术是通过对脊神经后根的处理,长期稳定的解除肌肉痉挛,全面调整患者的肌张力,纠正由肌肉痉挛引起的肢体动力性畸形。攻克了“痉挛”这一传统治疗方法无法解决的难题。为脑瘫病人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创造了条件。研究证明:在人的大脑内部有一个能使肌肉紧张、肌张力增高的“易化区”,又有一个与易化区拮抗的能使肌肉放松、肌张力降低的“抑制区”。正常情况下,二者相互协调,维持着全身肌紧张和肌张力的平衡。痉挛性脑瘫患者是由于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不同程度和不同数量的受损,对依赖大脑皮质起动的“抑制区”作用降低,使抑制区不能充分的发挥其功能,造成“易化区”兴奋性增强,通过下行通路,致使它所支配的肢体肌肉紧张,肌张力增高。在参与肢体痉挛的神经环路中,脊神经后根中的Ⅰα纤维起主要作用,是导致痉挛的“祸根”。SPR手术就是密切结合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经过仪器测定,寻找出这类“祸根”然后有选择性的部分切断,彻底解除了肢体的痉挛状态,降低了过高的肌张力,为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创造了条件。#p#分页标题#e#

    脊神经是由前根和后跟组成,前根属运动性分布到骨骼肌,支配其运动,SPR手术不切断前根,所以不会影响肢体运动,故不可能出现肢体瘫痪。

    2. 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分离术:对于累及全身的混合性脑瘫,临床外科多在对患者施行SPR手术解除下半身痉挛的基础上,再附加施行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分离术,能起到缓解上半痉挛的良好效果。手术机理 : 脑瘫病因多为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导致微循环障碍。大脑是人体对缺血缺氧最敏感的组织,脑功能的正常发挥主要取决于脑微循环的灌注情况。痉挛性脑瘫患者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颈动脉系的血管收缩,血液阻力加大,所支配的脑供血减少,从而使脑细胞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脑瘫患者合并身体上部肌肉痉挛、肌张力增高、运动障碍时,(如:当咽肌活动障碍时出现同时吞咽困难,口腔中的唾液不能及时吞咽下去,从口腔流出,即为流涎。当喉肌紧张时其活动受限,故出现发音不清,语言障碍),就是施行该项手术的适应症。其手术机理是: (1) 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功能。一些处于临界状态的神经元细胞不同程度恢复了功能,从而使得脑瘫的一些临床症状得到改善;(2) 调节交感神经所支配的脏器,改善患儿的斜视、唾液吞咽、言语表达及不随意运动。(3)调节了交感突触末端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减少了异位电兴奋所致的脑干内“兴奋毒”发生。 

    术后疗效  术后大多数病人上肢体痉挛改善较下肢明显,表现为患肢紧张度减低,肌力增加,肢体转温,从不能持物到手指、关节能伸屈拿取物品,步态变稳重。尤其是流涎改善有效率达94%,语言功能改善率76%。吞咽功能和智力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年龄越小效果越明显,症状重者较症状轻者恢复明。对于混合性脑瘫,我们在应用SPR手术解除下肢痉挛以后,再配合应用颈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分离术,临床效果更佳。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3.肢体畸形的矫形手术。痉挛性脑瘫的主要症状来源是,持续的肌肉痉挛导致肌肉的发育落后于骨骼的发育。换句话说,就是骨骼长的快,痉挛的肌肉长的慢,一旦出现误差,就会导致辖区内的关节被牵拉变形,如膝关节屈曲,跟腱短导致尖足畸形和运动姿势的异常。SPR手术解除肌肉痉挛以后,肢体动力性畸形得以缓解。但是误差的长度就需延长肌腱,不平衡的肌力也需要用矫形手术调整了。常用的矫形手术有腘绳肌延长术,跟腱延长术等。

    三、药物治疗

    巴氯芬口服有一定疗效,但是长期服用副作用太大,又不能完全解除肌张力,一直没有被推广。但是巴氯芬针剂却在国外很受推崇,通过微量泵直接注入脊髓周围的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根,能很好的解决肢体痉挛,已经成为国外脑瘫保守治疗的主流方式。可是,国内为什么没有推广呢?两个原因,首先国内没有巴氯芬针剂药品,其次植入体内的微量泵价值十余万元,且每年的维护成本达2-3万元,高额的经济支出阻碍了此项技术的普及。

    四、康复训练

    1.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脑瘫被人们认识,这类治疗就一直在持续,应该说对症治疗是最成熟的治疗方式。一旦小儿确诊为脑瘫,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就开始了。父母都会在主动或被动的给予康复训练,不能站的练站,不能走的,想办法扶着、拉着他走路;不能抓东西的,用各种办法诱感其抓握。所以将康复治疗列为最主要、最有效、最实用的脑瘫治疗方式。

    2.康复训练的辅助方式。无论多么专业的脑瘫康复训练都不能很好的完美解决脑瘫的主要症状,因为痉挛性脑瘫的主要症状来源是,持续的肌肉痉挛导致肌肉的发育落后于骨骼的发育,也就是说骨骼长的快,痉挛状态的肌肉长的慢,一旦出现误差就会导致运动姿势异常。因此,人们在康复之外寻找其他方式。

    首先就是支具辅助治疗,在康复间隙,利用各种支具防止肢体变形,但是把变形的问题解决了,而运动关节的活动也给妨碍了,原则上讲对于痉挛性脑瘫,非必要,不主张过早的支具治疗。

    3.SPR和矫形手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小儿脑瘫孩子的父母应该知道,脑瘫的治疗并非吃药、打针、手术就是治疗,康复训练也是脑瘫治疗的重要方法。没有康复训练既不能巩固治疗效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p#分页标题#e#

    SPR手术和矫形手术,使患儿的腿放松了、脚放平了,为其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创造了条件。但是,术后效果还需要加强锻炼残余的肌力来保证。术后康复是为了把不正确的体型姿势调整过来,避免患者出现畸形。通过康复增加肢体的肌力稳定性及协调性等。即使手术很成功,如果康复训练跟不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4.术前与术后康复的区别。术前的康复主要是从降低肌张力和牵拉肌腱和韧带为主,使之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效果,但是,这种效果只是短暂的,不能真正解决问题,一般在停止康复一段时间就会反复,还会使肢体的畸形越发严重。而术后康复主要是通过手术解除了患者肌张力之后,把受到限制和没有发育好的肌力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康复起来,使患者能够重新站起来达到行走的目的。

    所以术前和术后的康复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康复方法。我们会为每位患儿量身定做最适合其术后康复治疗方案,采用综合康复技术,多角度、全方位激活脑瘫儿童神经系统,真正体现了快乐康复,全面进步的当今最先进康复理念。 

    专家简介:

    高晓群,男19538医学博士、郑州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教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兼郑州大学医学院脑瘫外科研究治疗中心主任。

    高晓群教授于1994年率先在河南省将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应用于临床治疗痉挛性脑瘫脑外伤后遗症脑栓塞后遗症所致的痉挛性偏瘫。同时,对SPR手术进行了应用神经解剖学研究,在SPR手术的定位、定性、定量研究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高晓群教授曾承担国家973攻关计划分课题1项;2013年承担科技部#p#分页标题#e#科技攻关项目1;教育部博导基金1项;河南省科技科技攻关项目1项。

    近年来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篇,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专著3部,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5名。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