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健康快讯 > 正文

泸州日产650吨垃圾 处理厂不堪重负

2013-11-22 15:33 | 来源:

我市垃圾日产650吨 日处理能力300吨

据市环保部门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每个泸州市民平均每天就要产生0.65公斤生活垃圾,而城区人口在2012年底就已过百万,如此算来,我市每天至少产生650吨垃圾。


处理泸州主城区垃圾的泰安森泰填埋式垃圾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300吨,早已不堪重负。根据这一情况,记者走访了解了龙马潭主城区正在开展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试点工作的各种情况。


龙马潭区打响垃圾分类第一枪

为形成特色,抓出成效,龙马潭区按照“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的原则,在主城区选取了一批试点小区,分别是小市街道菁华美领居一期、红星街道北城天骄小区、莲花池街道英伦年华小区,其中龙马潭区政府党政大楼为单位示范点。


“我们选取的小区,都是属于成熟型的物业小区,已有良好物业运作机制,基础条件好,便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开展。”龙马潭区城管局环卫股股长李强介绍说。龙马潭区已制定通过了《泸州市龙马潭区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实施方案》,并在全市范围内率先确定了单位办公区域的分类试点。


目前,江阳区和龙马潭区的垃圾都会送往位于泰安的森泰垃圾处理场进行卫生填埋。据森泰垃圾场项目负责人刘女士介绍:“森泰垃圾场从2005年5月1日投入运行,设计的使用年限是15年。可如今看来,到2015年底垃圾场就要封场了。原因是每天的垃圾数量比预计的要多出许多倍,而一到节假日尤其是春节,每日的垃圾量更是无限增长。”刘女士说,好在现在纳溪要新建一个垃圾焚烧发电站,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处理垃圾。


垃圾焚烧发电:

泸州生活垃圾处理的必由之路

11月5日开工的泸州市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位于纳溪区新乐镇长安村,这标志着我市垃圾焚烧发电厂这一重点环保民生工程正式开启,同时也意味着泸州垃圾处理有了更多方式。


该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循环流化床焚烧设备,实行全程整体封闭的方法对垃圾进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一期项目建成后,可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每年可节约原煤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万吨,将有效解决我市垃圾存放及污染问题,为我市环境保护作出贡献,同时对我市充分利用再生资源、节约能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项目预计在2014年可以投入使用。


政府推动  全民宣传发动

龙马潭区此次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共涉及三个小区共2600余住户,共印发了5000份宣传手册、420个宣传版面。29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已经建立,并进行了培训。这支指导员队伍正在走进居民家中分发宣传手册、宣讲分类知识,今后还将指导居民对垃圾进行正确分类和正确投放,确保垃圾分类户户皆知。


记者走进小区就能随处见到插着垃圾分类的宣传板,这些宣传板造型独特,有的像蝴蝶、有的像树叶,都寓意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几乎统一都是绿色的外轮廓让人感觉格外清爽。家住英伦年华1单元5幢20号的张大爷告诉记者,他非常愿意配合这次垃圾分类的试点工作,这是利己利民的事,而且只是举手之劳。

龙马潭区政府党政大楼的大厅内还立有垃圾分类的倡议书,列出了常见的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走进龙马潭区环卫科办公室,记者见到负责此次工作的李强非常忙碌,他正与本次垃圾分类的垃圾袋供应商商讨采购。


李强说,这次试点由市政府出资购买可回收垃圾桶、可回收垃圾袋和公共区域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下发至试点小区和住户。在公共区域按多层楼栋每单元设置1套、高层楼栋按每层楼设置1套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标准设置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每月为每户发放一定比例的可回收垃圾袋。目前已和垃圾袋供应商签订合同,前期购买了13万个垃圾袋。


各试点小区配备垃圾分类指导员,分兼职和专职两类。兼职由各小区现有的垃圾清运人员兼任;专职由相关社区或者小区业主委员会聘请,他们的职责主要是宣传、指导、监督小区住户参与垃圾分类收集,并且对住户未分类的垃圾按规定进行二次分类和投放。


按照《泸州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实施方案》相关规定,区财政重点保障各类垃圾袋印刷和宣传督导员工作经费等长效运行费用,确保工作常态开展。□酒城新报实习记者 刘晓娟 文/图


相关阅读:2014年起 泸州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

  据泸州市城管局消息,2014年起泸州市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

  目前,试点工作在龙马潭区进展顺利。自10月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已改造可回收垃圾回收点26个,已回收可回收生活垃圾约2万吨,建立了可靠的垃圾回收体系;已在10个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共培训人员1万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万余份,安装大型宣传栏10个,设置各类提示牌、橱窗等宣传标识500余个,分类处理工作氛浓厚围。

  试点工作将于12月底结束,明年起全市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