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凌晨2点,泸州市城南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启动试运行,标志着我市垃圾收运体系向科学化、智能化迈进了一大步。这是我市首座数字化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也是川南首座。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绕城路南段的城南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刚进入中转站,便看到来来往往的车辆,有的是运载着城市生活垃圾的运输车辆,有的是站内的转运车辆。4500平米的压缩中转大楼宽敞明亮,整个中转站内几乎看不到垃圾,车辆进入大楼后实现智能化转运,全程无需人工转运垃圾,只需要工作人员轻松操纵手中遥控器就能实现。
“中转站投用后,垃圾清运效率大大提高。”城南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站长蔡常义告诉记者,以前,垃圾车将垃圾直接运输到距离主城区近30公里外的泰安垃圾处理厂处置,一辆车跑一趟需要一个半小时以上。现在,主城区的垃圾车到5公里外的中转站中转,只要约半个小时,再在这里压缩中转,垃圾转运效率大大提高。
据蔡常义介绍,由于目前垃圾焚烧发电厂还没有正常运行,因此城南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也正在试运行期间,运行时间等都还在不断调整和摸索中。今后,正常运行后,垃圾中转时间等还要进行科学调整,届时,垃圾中转的科学高效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我市城南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怎样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垃圾中转?记者将为你一一揭秘。
自动称重 为垃圾车匹配泊位
运载着生活垃圾的密闭运输车辆来到一楼卸料大厅前,先要通过一个电子地磅。在这里,电子地磅对运来的垃圾进行称重,然后数字化系统根据重量迅速为垃圾车匹配泊位。
驾驶员根据墙面大型LED显示屏的指引,找到自己的卸料泊位。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分钟。
数字化压缩 垃圾秒变垃圾块
垃圾车驾驶员将车辆倒入指定泊位后,开始卸载车上的垃圾。卸料大厅有6个泊位,每个泊位上都有一个4米高的大容器罐,垂直放置在负一楼,打开的容器口正好与一楼泊位地面齐平。垃圾车将垃圾倾倒到大容器罐后,工作人员用手里的便携式遥控器轻轻一按,一台黄色压实器立即通过航吊进入该泊位,对容器罐中的垃圾进行压实,蓬松的垃圾立刻变成“压缩垃圾块”。一个大容器罐容积达15吨,而垃圾运输车一般每车运输3吨,这样每只大容器罐就能“吃下”约6车垃圾。
记者发现,垃圾卸载过程中,泊位上方有两个装置在进行喷雾。据介绍,喷出的雾状液体是一种生物制剂,能够达到除臭的目的。
打包垃圾 15吨垃圾轻松转运
负一层是转运大厅,同样是对应的6个泊位。记者看到,装运着空罐的垃圾转运车进入转运大厅后,小心翼翼地倒车进入泊位。车辆在后退的过程中,车后4米多长的翻转架缓缓伸起,将清空的大容器罐直立起来,降到距地面约15厘米的位置,然后缓缓推入泊位内的指定位置。随后,大容器罐朝上的容器口打开,一楼的垃圾倾倒进来。待垃圾装满后,容器口封闭。转运车再将垂直的15吨大容器罐放下,平放到转运车上,将整个大容器罐拉走,转运到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置。
记者 许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