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健康快讯 > 正文

廉价救命药为何加价也难找

2015-10-13 09:13 | 来源:

  一些廉价救命药,由于需求量少、生产成本高,导致厂家生产不积极、市场上很难寻觅。调查显示,在放开价格管制后,廉价救命药短缺的情况仍没有变化。专家表示,解决短缺,不能简单地靠涨价,而是应该建立专门的国家储备制度,给予企业补贴、优惠,同时公开供需信息。

  今年以来,放线菌素D、注射用促皮质素等廉价药因出现短缺,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此前还有鱼精蛋白、甲巯咪唑等也发生过短缺。这些药为何短缺?是不是因为价格太低?如何才能保障供应?记者进行了采访。

  临床必需的短缺药直接挂网采购,不纳入统一招标范围

  最近,一些廉价药短缺的消息被广为关注,包括放线菌素D、促皮质素等,协和医院有医生也在个人微博上写了缺药的情况。

  记者了解到,放线菌素D是一种肿瘤化疗药物,对于婴儿细胞瘤治疗属于必需药品,而这类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因此需求量非常小。记者从国家药监局网站查到,仅有两家药厂有该类药物的批准文号。

  注射用促皮质素价格也很低,全国仅有一家药厂生产。记者从该医药集团了解到,由于使用量一直较小,原料、生产线等生产成本又较高,使得厂家几乎无利可图。由于是国企,还坚持着生产,以满足患者的不备之需。

  记者向北京一家三甲医院了解有关情况时,该医院药剂科负责人说,以上两类药物属于很多年前医院就备不上货的药品,一直在缺货,用的时候也非常少。

  廉价救命药短缺不是个别现象。2011年,心脏手术必需药之一的鱼精蛋白在全国各地出现短缺,导致一些医院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受到影响;2013年,临床药品甲巯咪唑在全国多个城市出现短缺。很多人在网上集体寻救命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按照新的采购办法,临床必需但供应短缺的药品直接挂网采购。记者从中华医学会建议直接挂网采购的药品名单里看到了如上几种药品的身影。这类药品各地可以建立目录,医院直接采购,不纳入统一招标范围。

  廉价救命药需求量变化只与该类疾病发病率有关

  2006年至2008年,受国家发改委的委托,就短缺药品情况,北大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史录文曾带队做过调查研究。他们从114家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获取信息,统计发现,短缺药品有284种。然后,通过对医药公司电子网单的分析,调查组发现,只有20种药品是真正短缺,相对短缺的药品为13种,潜在短缺的药品有7种。

  史录文等人的调查结果表明,短缺药占比并不高。药品短缺,虽然时有发生,可是和实际常用的2000多种药品总量相比,并不具有普遍性。短缺的品种主要有四种:一是市场用量不大的药物;二是一些毒副作用较大、价格低的老药;三是受生产技术水平限制的药品;四是生产工艺较特殊的药品,如生产过程需防护设施,提高了人员劳保、福利等成本,不少企业减产或停产。

  调查表明,药品短缺并不都是因为价格低,药品本身生产或使用方面的特殊性才是造成短缺的主要原因。“上次调查的时候,国家没有放开价格管制,现在已经放开了价格管制,但情况依然没有变化,短缺品种也没增加。”史录文指出,如上几种短缺药品都是廉价、短缺、需求量小的,有点像治疗罕见病的“孤儿药”,即使放开价格,企业也不会去生产,其需求量变化只与该类疾病发病率有关。即使涨价,使用人群和数量也不会增加。

  比如放线菌素D由于治疗的婴儿细胞瘤发病率低,临床需求量小,原料成本很高,生产企业没有多少积极性;促皮质素可以由企业直接定价,但是发病率不高,原料缺乏,生产的企业自然就很少。

  专家建议建立国家储备制度,并给予补贴、优惠

  事实上,廉价短缺药分为两类,一类是常用药,往往是经典的老药,性价比较高、市场成熟的药品;一类是小众药品,价格低,临床需求量也很小,仅供临床发病率较低的一些疾病患者使用。

  常用低价药的短缺一般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企业生产方面,由于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众多,一种药品的生产企业能达到上百家,而药品的利润率较高,近几年市场需求量迅猛增长,加剧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于是,很多药企想尽办法提高价格,谋求更高利润,比如将老药换个包装申报新药,定个高价,于是价低的老药就没有了。

  另一个因素是药品使用的偏好,我国药品80%以上从公立医院流通到个人,由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完善,以药补医机制普遍存在,药占比一般在40%以上。于是绝大部分公立医院趋向于使用价格高的药品,常用低价药在流通中又被市场挤占。

  小众廉价药的短缺往往跟价格无关,跟以上两种因素也没有太大关系。“解决这种药品的短缺问题,不能靠简单的涨价,应该有单独的政策,进行综合治理。”史录文说,比如建立专门的国家储备制度,进行补贴,或是对企业进行税收优惠等政策,同时公开供需信息。

  “药品缺货有多种原因,目前对短缺药品实行定点生产,情况变好。但政策也在完善之中,有时候用量不能确定,导致缺货,企业追货也需要一段时间。”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毛宗福说,过去药品有调配制度,现在没有了,医院对这些药品不敢多采购,怕用不上。如果这类药价反弹,比如地高辛片前段时间涨价,那也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对于确实需求不多的廉价药,很多时候涨不了价,但会经常短缺,国家应该密切监视,并进行多方联动,公开供需信息。

  定点生产政策还缺细化指标

  不久前,杭州萧山区一婴儿患上婴儿痉挛症,进入浙江省儿童保健院治疗。医生说,用注射用促皮质素(ACTH)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医院没药。

  打电话向多家医院询问无果后,孩子母亲将求助信息发到了微信朋友圈。

  有热心人告知,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药,几经周折,两盒ACTH最终送到孩子父亲手中。

  一位药品销售商透露,ACTH需求量很少,很多厂商不愿意生产,分销商也不愿意备货。有医务人员也反映,如果长期备药不用,会造成浪费,医院索性就不进货。

  在一个有关婴儿痉挛症的QQ群里,一盒正常只要7.8元的ACTH,被黄牛炒到了4000元。

  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主治医师陈澍认为,放开对药物的价格和分配管制,让企业自主定价,由市场竞争,药品最终将处于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而且不至于长期短缺。“应考虑建立自由竞争的医疗保险市场,来保障患者遇到罕见病时不至于无钱支付。”

  目前针对一些用量少、但临床必需的便宜好用药,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来保障,比如定点生产、国家统一购买等,但是缺乏细化指标,缺乏严格监管以及问责制度,使政策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落实。

  遏制黄牛也是重要举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贾书生表示,应严格执行处方药管理制度,无医生处方决不能随意销售,同时监管部门应该把医疗机构对孤药的销售管理纳入监管范围,对违规的员工及机构严格按相应法规处理。

  贾书生说,对于这些药品的生产厂家,国家可以进行定点定量生产,统购统销,或者建立特殊药品储备,让企业的产销没有后顾之忧,并有一定收益。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麻醉科首席医生白浪认为,应建立特殊药品数据库来帮助患者查询、及时调货。政府可以通过规划设计,给商业公司补贴,让其保障在一定区域内的药品储备能满足一定人数的使用量。(新华社记者 韦慧)

  • 健康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健康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健康在线,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健康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健康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13882779006 邮箱:3109022@163.com

健康百科>>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热度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