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万物复苏,随着天气变暖,各种春季的时令野菜也开始陆续上市,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每年春季,食用野菜、野蘑菇中毒的事件都偶有发生。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野菜虽然美味,但是有的野菜也含有对人体不利或者是有害的成分,市民应当小心选择,谨防误采误食引发的食物中毒。

市民:采摘野菜不奇怪 但是不熟悉的不会摘
泸州野菜资源十分丰富,常见的有野葱子、蕨菜、折耳根、荠菜、马齿苋、香椿等品种,不少市民外出踏青,看见郁郁葱葱的野菜,都忍不住挖些回家尝鲜,上山下乡挖野菜也日渐成为都市一族的时尚。
每年一到春天,市民丁女士就特别喜欢带着家人踏青出游,顺便挖些野菜回来,无论清炒、凉拌、炒肉、煮汤、包饺子、包抄手都别有一番滋味。她认为野菜没有污染、没有施化肥,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春天来了也是野菜长得比较好的时候,比如说像野生的折耳根、野生的香椿等等,我们就采摘点回来吃。但是陌生的没见过的野菜我们一般还是不会摘,担心有中毒这种情况出现。”

食药监局工作人员:食用前需辨别 要确认其是否可食用
市食药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市面上常见的野菜一般不会引起食物中毒,大多数中毒者是由于误服有毒的植物,或对野菜的烹调、保存不当。市民食用野菜要认真辨别,以免导致食物中毒。
其实,在野菜生长的过程中,可能被农药、工业肥料或动物粪便污染过,如果被污染的野菜没有清洗干净就食用,也可能引起中毒。市食药监局相关工作人员建议,市民外出采摘野菜要仔细辨别,没见过或没听说过的最好不要吃,采摘过程中要仔细跟图片作比较,能确认可食用的野菜才能端上餐桌。摘回野菜后,一定要清洗、浸泡干净,如果野菜上有明显的农药味或其他异味,就不要再食用。
此外,一定要吃烹饪熟了的野菜,没有烹调熟透的野菜食用后也会发生一些中毒反应。一般野菜的烹饪方法,要先用开水烫一遍,将毒素清除,再进一步烹调。有些野菜是苦涩的,需要加工到没有苦涩的味道再吃。
记者 熊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