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全球抑郁症的年患病率约为11%。从疾病负担看,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将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抑郁症发病率高达5%-6%。另据一项流行病学调查估算,中国抑郁焦虑患者已达9000万人。在抑郁症患者中, 75%-80%的患者会多次复发。
自杀者中半数患抑郁 我国接受药物治疗者不足一成
抑郁症广泛发病于各类人群中。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的职业人士、老年人、特殊生理期(产后、更年期)的女性等,都是抑郁症的主要“目标”。
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李凌江教授指出,“抑郁症给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及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困扰,严重者会出现自杀想法和行为。数据显示,有10%-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可能死于自杀。而在我国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50%-70%。然而,面对抑郁症的严重危害以及高发病率的特点,患者接受相关药物治疗的积极性并不高,只占现有抑郁症患者不到10%。 面对庞大的抑郁症患者人群和治疗现状,量化评估和规范治疗就变得尤为重要。”
“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药物治疗为根本,心理治疗为辅助。面对抑郁症发病群体的广泛性,依据疾病特点分别针对抑郁症状、或抑郁合并焦虑症状等来进行药物选择,能有效改善躯体症状更佳。”北京大学教学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教授介绍。
足量足疗程规范治疗是关键
抑郁症一般获得一次性治疗有效并不难,但大部分患者在首次发病之后会终身多次复发。据统计,单次发作的抑郁症,50%-85%会有第二次发作。75%-80%的患者会多次复发。主要是由于这些抑郁症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用药剂量不足、疗程不足、频繁换药、擅自停药等不规范的现象,这不仅造成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精神科主任、抑郁症治疗中心副主任王刚教授对此指出:“目前我国临床诊治抑郁症使用量化评估工具严重不足,临床医生对抑郁患者的治疗缺乏规范化指导等因素也是造成抑郁症临床管理问题重重的原因。因此,在抑郁症治疗过程中,全程量化评估及综合干预体系的建立也是规范抑郁症治疗的重要环节。”
每一次抑郁症的反复,都可能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有研究表明,如果抑郁症发作三次以上,就需要进行长期的抗抑郁治疗。杨甫德教授强调:“抗抑郁药物一般在治疗后两周左右才开始起作用,应服用足够疗程抗抑郁剂。急性期一般治疗时间为6-8周,病人不能刚服药觉得没作用就擅自停药。如果急性期的治疗维持不下来,病情就更容易反复,想要控制病情和再次服药就更困难。”
五个步骤可帮助你减轻焦虑
1.“按停”身体预警信号
当我们情绪起伏不定时,身体会出现变化及反应,如心跳加速、呼吸不顺畅、肌肉紧绷等。此时,必须把握时机,“按停”这些预警信号。
当我们感到焦虑时,身体会习惯性地出现一些预警信号,再一次检视一下它们。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下列方法去抚平焦虑情绪:呼吸放松、想象意象放松、喝冰水、闭目养神、听音乐,或者其他自己喜欢且有效的方法。
2.脑袋停一停
当身体预警信号响起时,代表我们可能正因为脑海中出现不合理思维而处于情绪起伏的状态,此时,必须提醒自己要立即停止所有的不合理思维。同时,问问自己是否跌进了哪一个思维陷阱。咨询过的朋友们跟我分享的“且慢,停一停”的方法和提醒话语有:
-等一等,现在的情况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坏!
-停一停,先想清楚,千万不要钻牛角尖!
-内心大声呼喊:“不要再想下去了!”
-停下来!不要把事情看得这么糟糕!
当然,我们也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方法和提醒话语,不管对哪种方法,每次使用后,我们都需要记录它的效果(0分代表完全没用,10分代表非常有效)。
3.反问自己
简单的自我反问,可以帮助我们纠正自己的不合理思维、从多个观点和角度看待事件。这一步是驾驭焦虑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问自己:“我最常跌进哪些思维陷阱呢?”
常见的思维陷阱有:
非黑即白:事情只有一个绝对的结果,不存在其他的可能性。
大难临头:把事情的严重性放大,把后果看成灾难。
感情用事:以情绪和感觉作判断或结论,忽略事情的客观事实。
归咎于己:出现不理想的结果时就怪自己,认为是自己的责任。
妄下判断:还没有足够的事实根据,就已经做出判断。
否定自己:经常不自觉地贬低自己、令自己意志消沉。
贬低成功经验:就算做得再好,总是贬低成功的价值,认为这是应该的。
其次,识别这些思维陷阱后,下面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客观、理性地看待事件:
-有什么证据证明我这个想法是对的/错的呢?
-这是不是事实的全部?
-最坏的情况发生了又会怎样呢?
-其他人(家人、朋友)会有什么看法?
-如果我继续这样想,对我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
4.分散注意力
当我们停止了所有的不合理思维,并以其他角度反问自己后,为避免继续专注在这些事情上无法自拔,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正面行动将注意力分散或转移到另外一些不相关的事情上。这些行动可以是一些很简单或很小的行为,但能够带给我们开心或舒一口气的感觉。常见的一些行为是:外出散步、洗澡、看书、听音乐、看电视、打电话等。
5.制作鼓励卡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找一些精致的卡片,写下你从任何地方得到的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正面句子作为自己的人生金句。当我们受到情绪困扰时,可以去除这些鼓励卡来为自己加油打气。当然,我们也可以自行创作一些让自己感觉放松、舒心的语句来鼓励自己。比如我常跟焦虑的朋友们分享的“蹲在脑子里的老虎不吃人”,就常被他们写在卡片上随身携带。(综合自北京晨报、春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