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液不及时清除,容易成细菌繁殖温床。Gettyimages供图
专家: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感染,切莫滥用镇咳药和抗生素
“盐蒸橙子”、“冰糖雪梨”等止咳偏方只能作辅助治疗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临床部副主任张挪富教授
咳嗽了,怎么办?面对这样的街头采访,“多喝水”竟然是大部分受访者的答案。近日,一份中国家庭止咳误区报告显示:面对咳嗽,近七成受访者存在用药不及时的情况,更有超过20%的受访者咳嗽不吃药,采取多喝水等方式能扛就扛;仅40.8%的受访者知晓,痰液往往是咳嗽真正的元凶。
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临床部副主任张挪富教授提醒,痰液富含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不及时清除的话容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诱发再次感染。因此,对于有痰咳嗽,要重视早用祛痰药,同时切忌滥用镇咳药、中药、偏方及抗生素,以避免因治疗不当对自身健康造成进一步伤害。
误区1:咳嗽是治不好的
调查发现,有41.1%的人将咳嗽视为一种疾病。大多数受访者不清楚引起咳嗽的根本原因。仅有40.8%的人了解有痰咳嗽的真正元凶大多为痰液。
专家纠错:咳嗽从表现来看分为干咳和湿咳。干咳指没有痰的咳嗽,它往往是由于突然闻到一股特别强烈的气味、或吸入了异物而引起的咳嗽,其作用是为了排出异物;另一种情况便是湿咳,即咳嗽带痰。连续性的咳嗽会对咽喉产生刺激,使得咽喉的分泌腺增加分泌,产生痰液。所以,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连续性咳嗽,都可能刺激到咽喉黏膜,从而分泌出痰液,最终落在湿咳上。而咳嗽正是起到了帮助清除呼吸道内各种“脏物”的作用,是一种人体的防御能力,因此是一件好事。
误区2:咳嗽能扛就扛
调查显示,有近半数受访者在刚开始咳嗽时会倾向进行治疗,但在是否会看医生的问题上,39%的人表示久病成医后会选择自行调理,更有40.7%的人不会去看医生,选择“忍一忍,扛过去”。同时,47.4%的受访者在久咳不愈时才会适当选择药物,更有20.2%的受访者一般不喝药,采取多喝水等方式等其自愈。
专家纠错:很多人认为咳嗽不需要及早用药,扛一扛就过去了,因此既不看病也不服药,最后导致久咳不愈,发展成慢性甚至更严重的疾病。其实,专家建议,在有痰咳嗽早期便及时使用祛痰药溶解排痰,以减少呼吸道所受的刺激,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及时遏制病情的发展,加快疾病的痊愈。
误区3:祛痰药、镇咳药不分
正是基于“咳嗽是坏事”的认知,很多中国人更习惯于快速镇咳,想方设法让咳嗽停下来。而有七成受访者在使用咳嗽药前不会一直关注其具体成分,这容易导致患者在镇咳药和祛痰药的选择上出现偏差。
专家纠错:有痰咳嗽的患者在盲目服用了快速止咳的“镇咳药”之后,可能会暂时获得咳嗽的缓解,殊不知这样会使细菌的最佳“肥料”——痰液持续停留在呼吸道内。痰液是呼吸道分泌物加上炎性细胞死亡后释放的物质,其中有很多蛋白质的成分,是细菌繁衍极佳的培养基。如果服用强力镇咳药止咳,有可能会使痰液无法及时排出。痰液因此滞留在体内,反而容易引发二次感染,导致肺炎等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而服用含黏液溶解药成分的祛痰药,则能使稠厚的痰液黏度降低,便于咳出,从而有效帮助疾病的痊愈。所以,了解咳嗽的致病机制后,才有能力分辨合适的咳嗽药成分,避免错误用药。
误区4:一咳嗽就吃消炎药
80.2%的受访者会在咳嗽时选择服用抗生素,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咳嗽就是有炎症,需要服用消炎药”,持这一认知的受访者的比例占到72.5%。事实上,有12.8%的样本不清楚抗生素针对的是何种原因引起的咳嗽,更有57.5%的样本误认为抗生素针对的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
专家纠错:很多人一咳嗽就用抗生素。其实,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感染,而不少急性咳嗽如感冒引起的咳嗽往往是病毒感染引起,盲目服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当真正发生细菌感染时,药物就有可能失去疗效。
误区5:中药就是比西药好
38%的受访者在咳嗽时会优先选择中药,比优先选择西药的人(28.4%)高出近10个百分点。45.7%的受访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大;相反的,超半数受访者认为中药治疗温和,23.6%的样本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
专家纠错:中药不能滥用。在中医的治疗理念中,特别讲究因人而异进行辨证论治。中医将咳嗽分为寒咳和热咳,用药也有温、凉、寒之分。如果本身对中药或病因病机不了解,用药出现偏差,治疗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很多人认为中药副作用列表上写着“尚不明确”代表没有副作用,这其实是错误的认知,实际上,中药缺乏有效性验证和毒理试验,不仅难以确定有效成分,其复杂的配方也有可能会造成人体的不良反应;此外,中药的成分往往标示模糊,存在使用隐患。相较之下,西药的成分都会有明确标明。
误区6:偏方无害随便吃
调查显示,将近八成的受访者寻找并服用过偏方,受访者普遍认为“偏方”是民间智慧的体现,值得相信,持这一观点的人超过半数,还有近24.8%的受访者认为偏方温、安全、无毒、无副作用。
专家纠错:盛行一时的“盐蒸橙子”,认可度较高的“冰糖雪梨”等网络流行的止咳偏方,有些的确有一定的基础原理和微弱的保健作用,但治疗咳嗽的针对性不强,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同时,所谓的“偏方”鱼龙混杂,有些“偏方”甚至会加重病情,如吃生姜片止咳,可能会对喉咙产生刺激,导致咳嗽更加严重。因此如果一味地相信偏方,拖延了治疗,反而会得不偿失。
专家提醒:分清急性和慢性
张挪富在解读该报告时首先指出,咳嗽要分清急性和慢性。一般来说,很多咳嗽是由感冒引起的,刚开始的时候是喉咙发痒、干咳,然后出现黄痰,这说明继发感染了。这时,咳嗽如果在3周以内能治好,那就是急性咳嗽,如果持续3~8周,则属于亚急性咳嗽,超过8周的话,就属于慢性咳嗽。咳嗽一旦演变成慢性咳嗽,除了化痰和镇咳,还需考虑很多其他问题,例如看是不是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甚至要排除肺部的恶性病变。
就3周以内的急性咳嗽来说,张挪富强调,早期治疗很关键。因为这个阶段呼吸道内已经存在少量痰液,如果能尽早使用祛痰药,帮助痰液排除体外,就能防止痰液滋生出的细菌继续下行,引起更严重的感染。与此同时,要多喝水加速人体新陈代谢。
他建议,患者在选择咳嗽药时注意对症下药,慎用通过降低中枢敏感性暂时抑制住咳嗽的镇咳药、副作用不明确的中药以及只针对细菌感染有疗效的抗生素。当然,如果采取上述措施后咳嗽仍未好转,那就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寻求专业指导。(文/黎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