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25日,下同),在四川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以下简称“四川脐血库”)里一片忙碌,工作人员将一份在-196℃深低温液氮罐里“沉睡”了8年的脐带血“唤醒”后,装进一个特殊的装置里,从成都空运至2000公里之外安徽,续写一个身患白血病男童的生命传奇。
今年,安徽9岁男童小伟(化名)被查出患上白血病,通过配型查询,在四川脐血库公共库里的一份HLA(人类白血病抗原)高分辨十分之八个位点相合的脐带血,与小伟配型成功,让他即将凋谢的生命,出现生的转机。昨日,这份已经在四川脐血库静静“沉睡”了8年之久的脐带血从成都启程“飞”往安徽省立医院。据悉,安徽省立医院的主治医生也将尽快为小伟安排移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手术的时间
安徽9岁白血病男童获四川匹配脐带血
昨日,在距离成都2000公里的安徽省立医院里,躺在病床上的小伟,双手贴在病房的窗户玻璃上,两眼目不转睛的望着窗外自由飞翔的小鸟,脸上挂满了笑容。但就在前几天,小伟和小伟的家人,还满脸沮丧。
今年,小伟被检查出患上白血病,从天而降的噩耗,如有阴影般笼罩着小伟及其家人。虽然一个9岁的孩子还不能完全明白患上白血病对他意味着什么,但久在医院的病床上躺着,原本活拨的小伟,开始变得沉默寡言起来。
在检查出小伟身患白血病之后,安徽省立医院向四川脐血库发出配型查询申请。经过筛查,工作人员很快在公共库里查到了一份HLA(人类白血病抗原)高分辨十分之八个位点相合的脐带血。经过复苏检测显示,这份在-196℃深低温液氮罐里“沉睡”了8年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的细胞数量、质量、活性等指标完全符合临床使用的标准。昨日,这份带着生的希望的脐带血从成都启程,空运送往安徽省立医院。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很久没有了笑容的小伟,脸上重新堆满了笑容,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据安徽省立医院反馈的消息,小伟的主治医生将尽快为小伟安排移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手术的时间。

成都母亲8年前一无心之举 竟挽救千里外男童性命
昨日,在四川脐血库里,一对成都母子的脸上同样挂满了笑容。孩子叫阳阳(化名),今年8岁,是这份“沉睡”了8年的脐带血的所有者。站在他旁边的,是阳阳的母亲何女士。“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初的一个无心之举,竟然真的可以拯救一个跟她儿子年纪相仿的小孩的性命。”何女士激动的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昨日,她应邀带着儿子到四川脐血库参观,见证儿子的脐带血被重新“唤醒”送往安徽。
2006年初,何女士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产下阳阳。据何女士回忆,在怀孕时,她从医生那儿了解到脐带血的重要性,“当时想着丢掉也是浪费,还不如捐出来,也算是为刚出生的宝宝积德造福。”何女士说,在知道当初捐赠的这份脐带血即将要履行治病救人的使命时,她心里很激动,“没想到,时隔8年之久,这份脐带血还真的能派上用场。”
何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份特殊的“圣诞礼物”不仅送给远在安徽的小伟以生的希望,也是送给自己和儿子最特别、最有意义的圣诞礼物。“我也希望通过这件事,让阳阳学会奉献爱心、帮助别人。”何女士说。
知识链接:脐带血保存的机会一生只有一次
“这是四川脐血库今年提供给临床的第34份脐带血。”四川脐血库临床服务部陈主任说,自1999年建库以来,四川脐血库已提供了超过200份脐带血用于临床治疗,“截至本月底,四川脐血库已向安徽省立医院提供了61份脐带血,成功用于52位患者的移植手术。”
陈主任介绍,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白血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青少年成为高发人群。我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5至6万人,其中一半是儿童。在儿童及35岁以下青壮年人群的恶性肿瘤中,白血病死亡率高居首位。“据统计,每9分钟就有一个人因白血病死亡。”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经国家卫计委批准,可用于临床治疗的第三类医疗技术。脐带血是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13年底,全球受惠于脐带血移植治疗的患者已达40000余人。“脐带血只能在婴儿出生时采集,保存的机会一生只有一次。”陈主任说,这份宝贵的生物资源捐不应被白白浪费,捐献到公共库可以造福社会救治他人,储存到自体库可以保障孩子和家人的生命健康。
据了解,脐带血只能保存在由国家卫计委批准设置、拥有执业许可的脐带血库里。目前,全国只有7家拥有合法资质的脐带血库,西部地区仅有四川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一家。(记者 李春雨)